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1篇 |
免费 | 925篇 |
国内免费 | 12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5篇 |
大气科学 | 737篇 |
地球物理 | 1413篇 |
地质学 | 1810篇 |
海洋学 | 1523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213篇 |
自然地理 | 3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261篇 |
2021年 | 195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31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201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282篇 |
2009年 | 254篇 |
2008年 | 227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95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养马岛连陆海堤对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模拟了养马岛连陆海堤拆除前后的水动力变化以及海底冲淤演变状况。通过对连陆海堤拆除前和后的流场比较,可知连陆海堤拆除后养马岛南部海域流速加大,可达20 cm/a,水流畅通,水体交换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海底蚀淤模拟结果表明,养马岛南部海域淤积情况明显减弱,最大淤积速率仅为1 cm/a,东南侧海域发生侵蚀,最大侵蚀速率为5 cm/a,东侧海域发生普遍淤积,淤积速率在1~5 cm/a之间。连陆海堤拆除后养马岛南部海域海洋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2.
建立了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动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模型进行离散,结合Newmark-β法对动态方程求解,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选取南海某口深水井实际参数,对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底端横向位移最大,顶部铰接处弯矩最大。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横向位移与弯矩随着海底隔水管总成(LMRP)重量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台运动速度、平台航向与海流方向夹角增大而增大;回收隔水管减小悬挂长度有利于减小最大横向位移,但会造成弯矩轻微增加;采用旋转刚度适当较大的挠性接头则有利于减小隔水管挠性接头以下整体位移与弯矩。研究成果为钻井平台避台撤离时隔水管的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3.
44.
随机波浪作用下座床式大直径薄壁圆筒防波堤的动力分析空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波浪作用下座床式大直径薄壁圆筒防波堤的动力运动过程分为:摇摆、摇摆—小滑移运动和摇摆—大滑移运动三种运动模态,引入了控制侧向滑移的阻滑板—弹簧—阻尼器运动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分析空间模型。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其空间模型,并把此空间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1]中建立的平面模型计算结果比较,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表明了本模型和方法对随机波浪荷载作用下大直径薄壁圆筒防波堤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46.
47.
基于船载ADCP观测对罗源湾湾口断面潮流及余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对罗源湾可门水道的25 h连续走航ADCP观测,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共12个站位的连续海流时间序列,并对这些站位的潮流、余流以及潮通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门水道内的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流,驻波性质明显,涨潮首先出现在水道中下层而退潮则首先发生在水道上层。水道内的潮流为往复流,水道南部M2分潮流流速较大,并且其倾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此外,水道两端的浅水区域内浅水分潮M4振幅较显著。可门水道内余流呈现出两层结构,20 m以浅余流沿东北向流出海湾,并且出流的核心位置偏南,而20 m以深的余流沿西南向流入湾内,入流的流核位于偏北的近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积分计算表明通过可门水道进入罗源湾的潮通量约为4.81×108 m3。 相似文献
48.
基于223Ra和224Ra的桑沟湾海底地下水排放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下水排放(SGD)是陆地向海洋输送水量和营养物质的重要通道之一,对沿海物质通量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对生态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运用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23Ra和224Ra示踪估算了我国北方典型养殖基地桑沟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海底地下水样尤其是间隙水中Ra活度[224Ra=(968±31)dpm/(100 L),223Ra=(31.4±4.9)dpm/(100 L),n=9]远高于表层海水[224Ra=(38.7±2.0)dpm/(100 L),223Ra=(1.70±0.50)dpm/(100 L), n=21]。假设稳态条件下,考虑Ra的各源、汇项,利用Ra平衡模型,估算出桑沟湾SGD排放通量为(0.23~1.03)×107 m3/d。潮周期内的观测结果显示,涨潮时,水力梯度较小,SGD排放变弱,落潮时,水力梯度较大,导致了相对较多的SGD排放。在一个潮周期间,基于223Ra和224Ra得到的SGD排放通量平均为0.39×107 m3/d。潮汐动力下的SGD排放平均占总SGD排放的61%,因此桑沟湾沿岸的地下水排放主要受潮汐动力的影响,并对海水组成及海陆间物质交换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49.
空心块体具有良好的阻水和促淤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态修复工程。本文结合水槽试验及Flow-3D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的阻水效应和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空心块体的开孔率对内部水流流速、紊动强度起主导作用,开孔率较小的半开敞型空心块体减速、制紊效果更强;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近底层悬沙浓度分别增大56%和75%,两者均有利于促进泥沙在块体内部淤积,近底层水流紊动越强,泥沙淤积形态差异越大;空心块体所营造的低流速、泥沙微淤、内外连通的水沙环境是大型底栖生物的生境需求,半封闭型空心块体内部的低紊动水流结构更有利于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繁衍。 相似文献
50.
为了改善潮流能水轮机叶片表面流动分离问题,提高其升阻比,本文通过在潮流能水轮机叶片表面加装涡流发生器,来研究涡流发生器对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以NACA4418翼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含VGs和不含VGs的三维模型,利用CFD方法研究了VGs的高度、长度以及相邻一对VGs之间的间距等多个方面对该翼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Gs可以有效地提高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相邻VGs间距的增加对流动分离的抑制有积极影响。此外,通过对尾迹区流线和旋涡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尾迹区的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