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2篇
  免费   1316篇
  国内免费   1655篇
测绘学   510篇
大气科学   2632篇
地球物理   997篇
地质学   2630篇
海洋学   1029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535篇
自然地理   205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层偏南气流对一次暴雨过程的动力作用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递祥  肖丹  周长春  周春花  谌贵珣 《气象》2013,39(3):281-29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2-25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南海至四川盆地一直维持偏南气流的环流背景下,暴雨与这支偏南气流的风速演变密切相关,降雨强度随南风气流的增强而增强,南风气流增强所形成的风速辐合及正涡度平流是暴雨的主要动力触发因子,暴雨与低层辐合和正涡度平流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WRF数值模拟试验进一步表明:850 hPa层3h风速演变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3h风速增大区域的下风方,未来3h对流云团将迅速发展;盆地西部形成的气流辐合与其西侧的高原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肖玉华  康岚  徐琳娜  屠妮妮  卢萍  袁本荷 《气象》2013,39(10):1257-1264
本文以探空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为检验参考,通过主客观检验GRAPES和WRF模式在西南地区的初始分析场和预报场,一定程度揭示出模式在西南地区的初值质量、动力框架性能和降水参数化效果。GRAPES在西南地区的位势高度、风速、风向初值质量都不同程度好于WRF,但进入预报阶段,GRAPES位势高度、温度均方根误差以比WRF更高的斜率随时效增长,GRAPES对西南地区的500 hPa高度场预报呈现系统性偏低,而WRF对西南地区高度预报的正误差概率比较高;分类天气过程检验表明,GRAPES对低涡、切变过程的初始分析质量好于WRF,但进入预报阶段,WRF对低槽、低涡和切变三类天气过程的低值系统预报正确率都高于GRAPES,这一定程度反映出WRF的模式性能好于GRAPES;分类天气过程降水预报检验表明,低涡过程降水预报难于低槽过程。GRAPES对低涡过程的降水预报能力较低,WRF预报能力最低的是切变过程。这与模式对分类天气过程中低值系统预报能力一致,这一定程度表明两个模式的降水参数化效果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普林斯顿大学1948-2006年3h一次、1 °×1 °空间分辨率的全球陆面驱动数据,利用NCAR系列陆面模式CLM3.0、CLM3.5、CLM4.0,分别对全球近50 a的陆面状况进行了offline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模式对全球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地表感热、潜热和地表径流气候态的模拟结果,揭示了不同版本模式对全球陆面变量模拟的差异及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CLM系列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湿度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一定差异.与CLM4.0相比,CLM3.0和CLM3.5模拟的1月、7月的浅层和深层土壤温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存在明显的暖偏差.CLM3.0模拟的土壤湿度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湿,而在热带及中纬度地区则以偏干为主,尤其是对热带地区深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存在严重偏干的现象;相比之下,CLM3.5模拟的浅层土壤湿度仅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存在偏湿的现象;二者对深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差异较小.2)CLM系列模式模拟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地表水文变量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模式对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热带地区,与CLM4.0相比,CLM3.0模拟的潜热(感热)通量总体偏小(大),而CLM3.5模拟的潜热(感热)通量以偏大(小)为主.CLM3.0模拟的地表径流在热带地区明显偏大,CLM3.5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区域径流偏大的问题,但过分低估了上述地区的地表径流.3)模式模拟结果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性特点.总体而言,CLM3.0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湿度和冠层蒸散的季节变化模拟都存在较大偏差,其模拟的土壤湿度明显偏低,而对冠层蒸腾作用在冠层蒸散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估计不足;CLM3.5和CLM4.0对上述结果有了较明显的改进.对于其他陆面因子的季节变化而言,CLM3.0的模拟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而CLM3.5和CLM4.0的模拟结果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4.
应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模式模拟研究了2007年8月京津冀地区近地面O3、NO2、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O3、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成功再现了8月33和PM2.5的几次积累增加过程,其中O,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9~0.86,PM2.5的相关系数为0.44~0.49,但模式对NO2的模拟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27~0.43。北京、天津地区为O3月均低值区,月均体积浓度约30×10^-9,渤海及京津冀以西地区O3月平均体积浓度可达60×10^-9;PM2,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变化范围为120~240μg/m3。14时月平均03体积浓度在北京、天津地区低于周边地区,约为60×10^-9;而PM2.5质量浓度在环渤海地区和河北南部较高,为100~120μg/m^3。8月17日北京出现一次典型的高浓度O,污染事件,14时北京地区温度达到33℃,O3体积浓度为80×10^-9~110×10^-9。在局地排放、化学反应和外来输送的共同作用下,渤海西岸和北岸PM2.5的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其中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为50~100μg/m3,一次排放人为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0~20μg/m3,海盐质量浓度为1~7μg/m3,二次气溶胶是该地区PM2.5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995.
1引言回流天气是冬季黑龙江省产生暴雪的一种特殊的天气形势,黑龙江省回流天气特征是在一定的环流形势下.中低层有由东部或东南部海上伸向陆地的暖脊,风向以出现偏东风为标志,地面气压场上,黑龙江省处于低压北部的偏东气流里。2009年冬季,黑龙江省出现了两场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回流暴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动力锋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强降雪产生在锋区靠近暖区一侧.地形在回流暴雪过程中,通过其强迫分别位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正负垂直速度中心,对降雪起明显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飑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飑线是一种线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时破坏力大,可以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由飑线引起的巨大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对飑线的研究不断发展,无论是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形成机制、组织形式、内部结构还是维持机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深入研究飑线的形成过程,对于预报和灾害预警、防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2年10—12月,江西大雾天气多,灾害重,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日数达10 d,与常年相比持平。其中11月18—19日为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连续大雾过程,尤其是19日,全省共79个县(市)出现大雾,35个县(市)能见度不足200 m,丰城能见度一度不足10 m  相似文献   
998.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北京地区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3—8日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雾霾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以霾为主,中期发展为雾霾交替,后期随着相对湿度减小再次转换为霾并最终消散。边界层逆温是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最终决定雾霾低能见度强度。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两个关键影响因子,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大部分时段PM2.5浓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当能见度小于1 km时,能见度变化更多受相对湿度影响。不同的情景计算表明,控制PM2.5浓度对于改善本次过程的能见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框架结构建筑物基础接地电阻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天气过程对其变化的影响,分析了2010年广州从化气象局框架建筑物基础接地电阻和相关气象要素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从季节变化特征来看,框架结构接地电阻相对较为稳定,月平均值2月最大为0.78 Ω,9月份最小为0.57 Ω,全年变化最大值约为0.21 Ω。统计季节变化曲线和暴雨过程发现,接地体电阻与1.5 m土壤温度和1.0 m土壤含水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接地电阻减小值与暴雨的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文中还对较长时间无降水的干旱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时框架结构接地电阻值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夏季,干旱对接地电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潜流交换研究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和生化作用等方面,是近年来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潜流交换过程包含水流运动、溶质运移以及能量传输过程。以稳态流动条件作为控制因素的潜流交换研究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的研究及其成果渐受关注。当前相关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