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刘金韬  金晓媚 《现代地质》1998,12(3):419-424
借用地下水动力学中贮水系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利用贮水系数计算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量的方法,并利用唐山沿海地区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对这一地区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产生的地面沉降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2.
地下水资源开发模式和降落漏斗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赵天石  王卫东 《华北地质》2004,27(3):139-143
地下水资源不仅有巨大的资源意义而且有巨大的环境意义,理想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的建立就应当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过量开采地下水,不注意含水层的回灌.自然会形成降落漏斗。结合辽宁地区情况,总结出三种理想开发模式。1)首山水源模式:引水(通过河道输送的水库水)或开采地下水一灌溉稻田(第一次利用)一回渗地下补给地下水抽取地下水供工业和城市利用(第二次利用);2)龙河水源模式:在河谷地段的中上游(山区或丘陵)植树造林建设“绿色水库”.涵养水源;在中游合适地段建设“地表水库”,拦蓄河水;在下游或河口地段通过修建地下帷幕坝建设“地下水库”,拦蓄地下水;使所谓的“三水”甚至“四水”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补给和利用。3)铁西水源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是孔隙水(杨柳河冲洪积扇)和隐伏岩溶水的联合调度和联合开发,由于两种含水层的迭置且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形成了所谓的含水层耦合结构。  相似文献   
123.
悬板开孔对排沙漏斗流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排沙漏斗的水沙分离性能取决于其流场特性,为了弄清楚悬板开孔对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悬板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同时均匀布孔、仅在非溢流段布孔和无孔时的排沙漏斗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布孔位置不影响涡流性质但影响其强度,均匀布孔时涡流强度最小,不利于水沙离心分离;②无孔和仅在非溢流段布孔时的流场特性有利于泥沙径向输移、沉降和排出,均匀布孔径向速度和二次流流速减小不利于泥沙输移和排出;③仅在悬板非溢流段布孔时悬板表面速度大于其他方案,泥沙不易淤积于悬板。为减少悬板上的泥沙淤积量且同时要保证较高的泥沙截除率时可采用仅在悬板非溢流段布孔的方案优化悬板体型。  相似文献   
124.
昌邑市地下水开发及其环境地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昌邑市不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效应,如地下水降落漏斗、海水入侵等。分析了昌邑市地下水开发现状及其引发的环境地质效应,提出了合理调整用水布局、人工回灌补源、修建地下水库、建立完善的预警预报体系等措施,为资源型缺水的滨海地区提供了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  相似文献   
126.
徐胜强  刘凤岭 《地下水》2010,32(4):76-77
通过对邯郸市浅层漏斗区概况及其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列举由此引起的种种危害,并根据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对策和措施,为控制浅层漏斗的扩展,逐步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乃至将来邯郸地下水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7.
沈阳市阳光港湾建筑群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多层建筑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在基础施工时,均需进行相应的降水工作。采用了分期降水的施工方法,首期降水施工是在分析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稳定流"大井法"预算基坑的涌水量,布置了9口井,使基坑周边的1#、2#、3#、4#观测孔水位均下降至5.11m,基本上达到了首期的降水的目的;第二期降水是利用首期降水观测的水位资料,采用稳定流干扰井群计算公式对场区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报,重新设计了3口井。12口井全部投放使用后,测得稳定排水量为43 000m3/d,并形成了以基坑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降水效果明显。此经验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8.
从“漏斗”到“天坑”看岩溶学术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RANJC Andrej 《中国岩溶》2009,28(2):169-174
岩溶学是一门发展变化的科学,岩溶学术语也与时俱进。以术语“漏斗(doline)”为例,它来源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区的方言,在斯洛文尼亚语中,它(dolina,单数)的意思是谷地,主要指河谷。因此,在19世纪以前的斯洛文尼亚语的科学文献中,就是指谷地。随着19世纪上半叶岩溶学的发展,喀斯特高原的漏斗状地形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德语系的奥地利地质学家们将这种地形定义为“漏斗(dolines,复数)”,相当于德语的Trichter(漏斗),并声明是当地人的说法。因此,在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地质学家的出版物中,普遍使用这一概念。如在Cvijic′的DasKarstp¨hanomen(岩溶现象)一书中,其漏斗(dolines)的概念可谓无所不包,除岩溶干谷和坡立谷以外,所有洼地都称为漏斗,不仅包括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也包括竖井、落水洞、天窗,甚至某些岩溶泉和洞穴洞口。同斯洛文尼亚语相似,在塞尔维亚语中,doline也是指一般谷地。因此,Cvijic′在塞尔维亚语文献中不再使用dolina表示漏斗状地形,而是用vrtaca,这是因为vrtaca和我们今天使用的doline的内涵非常相近,而且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克罗地亚语均有相似的词汇。在20世纪中期以前,斯洛文尼亚的地理学家们为了避免使用dolina引起歧义,对于漏斗状的地形均用vrtaca表达。在19世纪下半叶,漏斗(dolines)的成因有两派理论,一种持塌陷成因,一种持侵蚀成因,后者包括侵蚀和溶蚀两种作用。前者以Schmidl为代表,后者支持者是Cox,Diener和Mojsisovics。根据漏斗的形态,Cvijic将其分为三种,即碗状漏斗漏斗漏斗和井状漏斗。随着对漏斗状地形的深入研究,V.Panos's根据漏斗的不同发育阶段、漏斗的成因、漏斗的覆盖类型、漏斗形成的气候因素、漏斗的沉积类型以及漏斗的形态,将漏斗分为30种。根据最新的岩溶百科全书,按  相似文献   
129.
赵立冬  吴成举  王珑 《地下水》2009,31(2):53-55
滕西平原是典型的山前多河流冲积倾斜平原,古河道发育,沙层厚度大,赋水性好。产生地下水漏斗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发展演化过程具有顽固性和暂时性的双重属性。论述了漏斗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危害,指出了目前已采取的防治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两个回灌工程管理、洪水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和开展中水回用四方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