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25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撒岱沟门钼矿床是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前人获得的成矿岩体的年龄与成矿年龄差别较大, 为此本研究对矿区内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测年和与辉钼矿伴生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 并对这些岩石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 以及成矿岩体磷灰石EPMA主量元素成分测试, 旨在进一步厘定成矿岩体, 以便加深对成岩成矿演化过程的认识。结果表明: 撒岱沟门钼矿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37±2) Ma, 与赋矿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240±1) Ma和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三叠世, 而赋矿的另外一种岩体, 即红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48±1) Ma, 说明其是成矿前的侵入体。赋矿红色和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均为高硅、富碱、富钾的I型花岗岩, 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至钾玄岩系列, 并在Sr-Nd-Hf同位素组成上显示同源特征, 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 与华北克拉通2.3~1.9 Ga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成矿岩体中的岩浆磷灰石具高F、低Cl特征, 反映F在撒岱沟门钼矿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2.
滇西南涧—云县一带广泛出露的无量山岩群是一套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密切相关的中低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南涧县公郎乡一带的无量山岩群发育有厚数厘米的变质英安岩夹层。对变质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28.7±8.7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338~387Ma、250.5±8.1Ma、146.0±6.0Ma的变质年龄。认为无量山岩群原始沉积岩形成于志留纪,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经历古生代造弧而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在白垩纪受热事件影响而发生热变质作用;同时还获得2034±22Ma、1140±16Ma、731±15Ma及469~522Ma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这些年代峰值与整个扬子陆块西缘获得的前寒武纪、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年龄及分布特征基本可以对比;记录了Columbia、Rodinia和Gondwan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3.
大量的Pb同位素数据资料表明,滇西上地幔铅具两阶段演化历史,但又不是很好地吻合Stacey-Kramers的两阶段模式。本文依据Stacey-Kramers建造两阶段模式的基本原理,结合滇西地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资料,拟合出了能更好地反映滇西上地幔铅同位素演化历史的二阶段模式并应用此模式对滇西富碱斑岩及其相关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做出诠释。  相似文献   
164.
与锡矿有关的花岗岩成因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来利山花岗岩位于云南省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带上),构造上属于腾梁花岗岩带。该花岗岩带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构成冈底斯的南延部分。来利山岩体主要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本次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来利山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岩(14L-4)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2.34±0.68)Ma(MSWD=1.4,n=26)。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铝(Al2O3=14.70%~15.27%)、碱(K2O+Na2O=8.07%~8.50%)、钙(Ca O=1.64%~2.56%)、REE、Ba。铝饱和度(A/CNK)为0.97~1.12,平均为1.04,属偏铝质到弱过铝质岩石。正长花岗岩相对富硅(Si O2=74.57%~76.69%)、Rb,强烈亏损Ba、Sr、P、Ti、Eu,铝饱和度(A/CNK)为1.05~1.18,平均为1.09,属弱过铝质岩石。两类花岗岩系同源岩浆于不同阶段侵位形成,二者在矿物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演化关系,均显示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与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65.
滇西勐库退变质榴辉岩的P-T-t轨迹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的退变质榴辉岩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的改造,早期的平衡共生矿物组合难觅踪迹。应用传统的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进行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算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文应用魏春景等(2009)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上多硅白云母、石榴石、绿辉石的成分随体系中PT条件的变化情况,估算了进变质的P=2.00~2.30GPa,T=420~460℃,相当于硬柱石蓝片岩相—硬柱石-蓝闪石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的P=3.35~4.46GPa,T=530~610℃,相当于硬柱石榴辉岩相;早期退变质的P=2.00~2.50GPa,T=470~540℃,相当于硬柱石-蓝闪石榴辉岩相;中期退变质的P=0.95~1.43GPa,T=700~750℃,相当于角闪石榴辉岩相-高压麻粒岩相。晚期退变质作用以出现大量的闪石类矿物为特征,可划分为3个阶段,并显示了持续的降温、降压过程。结合区域地壳演化进程,本文详细讨论了上述P-T-t轨迹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6.
梁晓  王根厚  杨广全 《地质通报》2009,28(9):1342-1349
滇西景谷县澜沧江沿岸出露的下古生界内发育一套构造片岩,空间上呈NNW—SSE向展布,岩性以绢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为主。岩石发生了强烈的塑性流变,大量发育有细脉状、透镜状的石英脉。石英脉的宏观与显微构造变形特征反映其为同构造分泌结晶脉,形成机制与韧性剪切带中物质的溶解、迁移、重结晶作用密切相关。石英原生气液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表明,石英脉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T=500℃,p=0.498GPa,反映构造片岩的变质程度达到了中、高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67.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变(倾斜、应变)观测资料,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强震前中短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8.
滇西昌宁—孟连带硅质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阴极发光手段在恢复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原始结构构造、成岩及孔隙演化等方面已显示出独特作用,而用于地层学研究较少。硅质岩多为自生成因,常由非晶质或隐晶质SiO2 矿物组成,多数在成岩中发生重结晶作用,通常在低能(< 20 000 eV)阴极射线下发光很弱,常被研究者们忽视。通过对滇西昌宁- 孟连带晚古生代硅质岩的高能(25 000eV)阴极发光及相关研究表明:自生或重结晶的硅质岩(含放射虫化石)(石英)发光明显,其发光强弱和发光特征与Fe,Co,Ni和Mn,Cr,REE质量分数有直接关系,并受地层的沉积- 构造背景控制,对造山带地层分区和地层格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9.
虽然在滇西昌宁-孟连带内发现了泥盆纪至中三叠世的放射虫硅质岩,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古地理意义仍然有争议。对昌宁-孟连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内鲕粒灰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浅水沉积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内碳酸盐岩洋岛海山有关,并且反映了温暖、较为干燥的古气候背景。根据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它们应该形成于南亚热带较干燥的气候环境。与东西两侧同期地层形成的古气候背景对比发现,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昌宁-孟连带是分隔滨冈瓦纳地块群和华夏地块群的主支洋盆;在早二叠世时,该洋盆宽度约10°古纬距。  相似文献   
170.
滇西芒市地区石板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芒市粱河县南部勐养村—芒市石板村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石板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是作者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从原高黎贡山群中解体出来的。为了限定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事件的准确时间,本文对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显示,石板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5.60±1.0Ma。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早白垩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02(70.70%~76.14%),高碱(K20+Na20=7.35%~9.00%),中—高钾(K20/Na20=1.12~2.37)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67~1.17,岩石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S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Nd、Sm和Pb等,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Ce、Sr、Eu、Zr、Hf等。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0.55×10-6~362.85×10-6,平均为171.9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LaN/YbN介于5.11~18.80之间,δEu=0.28~1.08,显示弱到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判别结果表明,该花岗岩是以含粘土的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可能来源于本区中—新元古代高黎贡山群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板块间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变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冈底斯—滕冲构造带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事件与羌塘—保山板块与冈底斯—腾冲板块之间俯冲、碰撞、成弧造山作用密切相关。早白垩世花岗岩体的发现及其形成时代的厘定,为进一步探讨腾冲地块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