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滇东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地质体(地层和岩浆岩)成矿元素的含量高低是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为了研究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元素特征,本文系统测定了外围赋矿地层以及矿区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成矿元素(Ag、Pb、Zn、Sn)含量,结果表明,Pb、Zn主要来源于矿区花岗岩,寒武系及下伏基底地层可能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特别是Zn;由于矿区外围赋矿地层的Sn含量远低于Pb、Zn的含量,也远远低于地壳克拉克值,因此推测,Sn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Ag则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花岗岩对其进行了后期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2.
赵云江  包佳凤  李维科  何世军  刘军平  赵巧珍  田应贵  王晓林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3-2023010023
右江盆地上世纪末发现了桂西晚古生代海相(洋岛)玄武岩,近期亦有报道。洋盆、洋脊玄武岩是判断洋岛存在的先行条件。滇东南坝达、里呼一带下石炭统的坝达组(C1b)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玄武岩夹凝灰岩、泥晶灰岩、泥岩,具有典型的硅质岩—玄武岩—灰岩—泥岩组合的洋盆沉积建造,含牙形石、三叶虫等。该组喷发于他披组之上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具有显著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因此,坝达组的划分和对比为研究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多岛洋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华夏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拼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滇东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本文以滇东南沉积型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含铝岩系之中富含稀土元素、分散元素镓、黑色金属元素钛和稀土金属元素铌,均已达到工业开采要求。含铝岩系的稀土总量总体较高,但样品之间稀土总量差别较大;具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铈异常较为复杂,具铈正异常和铈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向右倾斜的弱"V"字型曲线,斜率不等,反映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等;稀土配分曲线特征与下伏咸宁组灰岩的稀土曲线特征一致,说明含铝岩系与下伏威宁组灰岩关系密切。含铝岩系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U、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过渡元素V、Cr、Ti和分散元素Ga,其余元素则明显亏损。野外观察发现含铝岩系直接在风化壳上沉积,含铝岩系具复杂的铈异常和中等的Th/U比值(3~7)、高的Sr/Ba比值(1)以及高钛率值(3.41~44.02)。这些特征说明滇东南铝土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威宁组灰岩风化形成的风化壳,沉积作用起到了对风化壳上成矿物质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滇东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文章以滇东南主要铝土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共生、伴生的矿产进行了评价。全区含铝岩系w(TiO2)平均值为4.58%,明显高于钛原生矿床的边界品位,并且有92.6%的样品分析结果已超过钛原生矿床的边界品位;w(ΣREE)平均值为769.10×10-6,接近吸附性稀土矿床的边界品位,其中有45.7%的样品分析结果超过吸附性稀土矿床的边界品位;w(Nb)平均值为121.03×10-6,为风化壳型铌矿床的边界品位的2倍多,并且有84.0%的样品分析结果高于风化壳型铌矿床的边界品位;w(Ga)平均值为28.86×10-6,高于铝土矿之中镓的最低工业品位,其中有68.5%样品的分析结果超过了铝土矿之中镓的最低工业品位。滇东南地区铝土矿床稀土元素、黑色金属元素钛和稀有金属元素铌含量高达边界品位,可考虑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5.
滇东南燕山晚期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南地区产出有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白牛厂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床和都龙锡-锌-铜3个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图1),而矿床的成因争议始终伴随着研究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滇东南3个超大型多金属矿床与岩浆作用的关系。1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116.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进行了系统采样,用ICP-MS法分析了17件锰矿样品和两件含锰灰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所有样品REE配分模式皆为富LREE型,锰矿样品表现较弱的Ce(δCe值0.79~1.29)异常和Eu(δEu值0.84~1.20)异常;而含锰灰岩则显示出强烈的负Ce异常和较弱的负Eu异常。并通过logTh-logU图解分析,得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普遍经受了多期次的热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滇东南马关和屏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青藏高原后碰撞岩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玄武岩全岩的39Ar/40Ar定年结果显示,马关地区存在两期玄武岩浆作用,其时代分别为12.9±0.2Ma和21.2±1.2Ma;屏边玄武岩的时代非常年轻,< 1.7Ma,与越南、南海地区以及滇西腾冲新生代玄武岩浆作用的时代一致.根据全岩化学与标准矿物分类命名方法,确定马关玄武岩包括橄榄拉斑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三种岩石类型;而屏边玄武岩均属碧玄岩.采用有关熔体分离压力估算的方法,分别估算了两地玄武岩岩浆的起源深度,结果为:马关从橄榄拉斑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其起源深度分别为57~73km、82km和67.5~ 87km.屏边碧玄岩的起源深度为79~88km,略高于马关地区的碧玄岩.全岩稀土微量与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两地新生代玄武岩具较低的初始87Sr/86 Sr同位素比值和较高的143Nd/144Nd比值,所有玄武岩均具有正的εNd值,以及富集LREE、LILE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无Eu异常,且具较高的Nb/U比值等地球化学特征,证明这两地的玄武岩具有相似于OIB的亏损地幔源区,显示出MORB(或OIB)型与EM Ⅰ(和EMⅡ)富集端元的混合特征.结合稀土元素模拟与地幔包体研究成果,提出该区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应该处于石榴子石相-尖晶石相的过渡区域,可以通过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经1%部分熔融所产生的熔体与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经2%~5%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的混合形成.作为对始于65Ma左右的印度-欧亚大陆巨型碰撞的一种响应,沿金沙江-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发生了显著的块体旋转、挤出或逃逸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巨大反转与调整,诱发青藏高原下部深部物质向周边发生迁移.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吸力”的影响下,加速了软流圈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流动和上涌,最终形成马关、屏边地区新生代岩浆岩.因此,该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巨型碰撞的响应,也是青藏高原下深部软流圈物质侧向流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8.
滇东南海相火山岩型铜矿系统研究程度较低, 找矿潜力较大。区内3个典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它们均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沉积改造型铜矿床。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 与中三叠世含矿变基性火山岩系关系密切。同时, 矿体受后期构造和热液改造, 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 矿区侵入岩可能为矿体的二次富集提供了热液和物质来源。3个矿区的火山岩具有共性, 都具备成为矿源层的条件, 但成岩微构造环境有一定差异。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在加强深部找矿的同时, 应重视火山岩的系统综合研究, 以选定新靶区。  相似文献   
119.
云南文山麻栗坡新寨锡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尼 《云南地质》2008,27(2):229-234
早加里东期拗陷区沉积形成矿源层,晚加里东一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使锡质初步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淬取使成矿元素得以重新活化转移到热液中,成为含矿热液(矿浆),运移到适当部位聚集形成工业锡矿体。  相似文献   
120.
滇东南马关火山爆砾岩筒以及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巨晶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Sr同位素以及含水性研究,结果显示,单斜辉石巨晶均为铝质普通辉石,Mg#与Al、Fe、Ti呈负相关,与Ca呈正相关;稀土元素总量不高,HREE及LREE亏损,而MREE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均出现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出现亏损而Hf略富集,Nb、Ta与Zr、Hf分馏明显,Rb、Ba的变化范围较大。原位Sr同位素87Sr/86Sr值为0. 703 92~0. 705 06,巨晶单斜辉石来源于上地幔,形成于同一母岩浆,与寄主玄武岩同源,为源岩浆在高压下的结晶产物。运用显微红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cro-FTIR)分析测试了单斜辉石巨晶的水含量,结果显示OH吸收峰位于3 700~2 800cm-1,含水量赋值范围为318×10-6~693×10-6,水含量稍富于女山及汉诺坝地区的单斜辉石巨晶,也高于马关地区幔源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结构水含量,暗示该区上地幔岩石圈具高含水性,这同时证实了俯冲洋壳在研究区的活动。新近纪到达地幔过渡带的西太平洋洋壳俯冲发生转向东撤,此时新特提斯洋洋壳正在NE向俯冲,是马关地区深部地幔富水的主因,到达软流圈(或地幔过渡带)的新特提斯洋俯冲洋壳导致该区地幔熔融,岩浆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