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6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内蒙古托克托台地湖相地层及其初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河套地区广泛分布着一套晚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前人将其与萨拉乌苏组对比.托克托台地位于河套盆地最东部,晋陕峡谷上峡口,地貌上构成二级台地.台地前缘湖相地层出露良好.本文主要研究了郝家窑剖面湖相地层的时代与沉积环境.郝家窑剖面出露地层厚约47m:上部为棕黄色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层,风成黄土,厚约3m;下部为青灰、黄、...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相地层单位——定结群(Qp2-3D).定结群是由中更新统叶如藏布组(Qp21γ)和上更新统麻加组(Qp31m)2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3.
滩坝是滨浅湖地区常见的一种沉积体系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起,滩坝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在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现代沉积考察的基础上,追溯滩坝定义来源,并从水动力搬运和沉积方式上对湖相滩与坝的差异进行重新讨论,将滩与坝划分为两种能够完全区分的沉积体。滩是自浪基面至最大湖泛面范围内,碎屑物质在波浪作用下垂直于湖岸搬运和沉积的、与岸大致平行的席状(或条带状)沉积体,向陆地方向直接与湖岸平原相连。滩可以呈大面积席状展布,也可以呈滩脊、滩槽状相间分布,沿岸沙坝本质是形成于水下的滩脊。坝是在沿岸流作用下,碎屑物质平行湖岸搬运并沉积于岸线向陆弯折处、一端与岸相连、另一端向湖区自由伸展的沉积体,坝与湖岸平原常有湖湾或泻湖相隔。滩与坝的形成水动力条件不同,平面上无法共生,不应该将坝砂作为滩砂的特殊类型进行研究。厘清滩与坝的成因和差别,将有助于陆相含油气盆地滩坝砂储层的精确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4.
柴达木盆地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古湖相沉积物长期受到物理风化的剥蚀作用,成为风尘堆积的主要物源。而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被保存下来,记录了古环境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古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检测出一系列具有生物源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系列正构烷烃、系列正烷基-2-酮、正构脂肪酸/醇/酯、系列支链烷烃、系列烷基酰胺以及若干五环三萜类(非藿烷系列)及甾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湖泊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未受强烈的成岩作用及微生物活动的改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高碳数系列明显的奇碳优势以及样品中高含量的非藿类五环三萜类生物标志物的检出说明在高原封闭性盐湖中曾经存在着大量高等植物碎屑的输入,指示了沉积时期气候湿润、植被相对繁盛,与柴达木盆地的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5.
鄂尔多斯高原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层系记录了8.5个风成的砂丘砂与河湖相和古土壤交替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系磁化率值和CaCO3含量分布规律以及该地生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综合分析,认为所述沉积旋回主要是由干湿寒暖气候旋回波动所致。研究表明,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Ⅰ、Ⅱ、Ⅴ层段的磁化率和CaCO3基本上显示峰态,在时间上可依次与氧同位素MIS5a、  相似文献   
146.
滇池湖泊沉积物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 cm沉积物柱样的有机质总体及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沉积物有机质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组成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湖泊沉积物中具有丰富的GDGTs,且以反映陆相土壤来源的支链类GDGTs为主。该沉积柱样中支链类GDGTs的环化指标(CBT)和甲基化指标(MBT)揭示出:1)整个沉积阶段滇池流域土壤的pH值主要介于7.5~8.2,相对中、下部层段,上部层段pH值呈现略微减小的趋势;2)基于CBT/MBT重建的滇池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呈现由早期的温暖潮湿气候逐渐向寒冷干燥气候变化,近来又有所回暖的变化过程,这可以很好地解释该沉积柱中、下层段记录的总体有机质主要特征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7.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北陡坡带沙一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及相关的混积岩类油藏,探明储量超亿方,产量高,埋深超过3 200~3 800 m.分析表明:湖相碳酸盐岩段及混积岩段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强,储层物性好,孔隙度可超过25%.早期研究认为生屑的溶蚀是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因素外,储层还受到了深部热流体的影响.通过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证实,储层中存在大量含CO2、N2、H2S、H2的包裹体,CO2最高含量超过70%;研究区多个构造富含CO2,碳同位素及氦同位素显示其为幔源成因;对储层中大量的自生黄铁矿分析表明,大部分黄铁矿Co/Ni比值大于1,显示了热液成因;在缝洞及大孔隙内沉淀典型微晶鞍形白云石,具弧形晶面,波状消光,扫描电镜下鞍形白云石内见密集的生长纹.综合分析表明,富CO2深部幔源热液侵位时间为3 Ma以来,侵位后造成了白云石晶间残余方解石的大量选择性溶解;酸性流体对粒内长石也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砾石及岩屑的铸模孔并沉淀高岭石,流体上述溶解作用对储层段物性改善起到了决定性影响.随着方解石及长石的溶解,流体PH值的升高,盐度的增加,储层出现明显的白云岩化作用,晚期白云石的较高的均一温度及鞍形白云石证实了深部热液对白云岩化的贡献.幔源流体主要来自深大断裂及早期火山后期的排气、排液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以landsand-TM遥感影像资料提取为基础,详细解译了宁夏红寺堡盆地近30年来地表沙漠化的进程。进一步结合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系统建立了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区域地层对比格架,恢复了重要演化阶段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确立了区域沙漠化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认为:1999年国家实施的西部生态移民战略使红寺堡盆地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有效修复,区域沙漠化整体呈现出了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但并未得到彻底的有效根治;地表沙丘沙脊的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与大罗山-牛首山构造带、烟筒山构造的主体走向基本一致,具有带状分布的格局;沙漠化物质来源主要受控于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三段湖退序列的疏松湖相砂,具有原地沙漠化的特征;地表风成沙与萨拉乌苏三段湖相砂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比较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二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该研究成果对区域土地沙漠化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9.
甘肃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广泛发育的暗色纹层状细粒岩,以其富含铁白云石、钠长石、重晶石、方沸石、黄铁矿和有机质,局部含有微量萤石、透闪石、石盐和呈碎屑状、浸染状产出的微量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组分吸引着众多沉积地质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类细粒岩的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将其确定为火山物质蚀变作用的产物。通过地质背景、物质组分、岩石结构构造、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此类细粒岩属于新型的湖相“白烟型”喷流岩,可识别出6种热水矿物组合、3种主要结构类型和4种常见的原生沉积构造。6种热水矿物组合包括: Ⅰ钠长石—铁白云石(或铁白云石—钠长石)组合,Ⅱ重晶石—钠长石—铁白云石组合,Ⅲ石英—重晶石—钠长石—铁白云石组合,Ⅳ石英—方沸石—钠长石—铁白云石组合,Ⅴ地开石—铁白云石组合,Ⅵ单一铁白云石组合。3种主要结构类型包括: ①泥晶—微晶结构,②内碎屑结构,③石盐假晶结构。4种常见的原生沉积构造包括: ⅰ纹层状和条带状构造,ⅱ网脉状充填构造,ⅲ旋涡状喷管结构,ⅳ同生变形层理结构。在物质组分和岩石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网脉状充填型、水爆型、盆地沉积型和区域扩散型4种喷流岩产状类型,建立了下沟组湖相喷流岩分带性沉积模式,探讨了喷流岩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0.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发育一套湖相的富含致密油云质岩段,包括云质泥岩、云质沉凝灰岩和云质砂岩,但这类云质岩中的白云石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将云质岩中的白云石分为两类:(1) 分布在纹层状和星点状云质泥岩或云质沉凝灰岩的非平直晶面、半自形微粉晶白云石;(2) 分布在块状云质沉凝灰岩或云质砂岩的非平直-平直晶面、自形粉细晶白云石.两类白云石的成因机制不同:(1) 半自形微粉晶白云石具偏高的δ13CPDB值(平均为5.4‰),主要受产甲烷菌的代谢活动影响,其δ18OPDB值负偏移量较小(平均为-13.0‰),计算形成温度约50~75 ℃,推测为成岩早期成因白云石,Mg2+离子主要来源于富火山灰的凝灰物质大量水解.(2) 自形粉细晶白云石晶体较大、晶形好,其δ13CPDB值偏低(0.2‰~0.7‰),受产甲烷菌的代谢活动和深层有机质热催化共同影响,其δ18OPDB值较低(平均为-19.4‰),计算形成温度约119 ℃,推测为成岩晚期埋藏成因白云石,Mg2+离子可能与粘土矿物水解及深部流体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