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904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湖北通城透锂长石伟晶岩中锂辉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通城伟晶岩体是我国唯一的以透锂长石为主要锂矿物的锂伟晶岩,而在该伟晶岩中发现首次与透锂长石成因密切相关的锂辉石,该锂辉石呈灰白色一白色,强玻璃光泽,比重为3.12,硬度为6.5~7.0,有平行f轴的纵纹,正交偏光下为二轴晶,负光性.在常温下测得其3个光学主轴的参数为:N8=1.675,Np=1.667,Nm=1.669,N8-Np=0.008.2V=60°.锂辉石样品的化学成份w(B)为:Li2O 7.61%,Al2O3 27.72%,SiO263.30%,K20 0.03%.Na2O 0.19%,CaO 0.05%,MgO 0.11%,FeO 0.21%,MnO0.35%,H2O 0.30%,HzOˉ0.52%,总计100.39%.锂辉石样品的X射线数据为:2.791(100),2.917(52),4.250(61),6.109(51),2.863(16)和4.445(16)与标准锂辉石相吻合.  相似文献   
22.
新疆西天山尼勒克地区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尼勒克地区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铜成矿带上,区内铜矿(化)点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与华力西中晚期岩浆侵入、喷发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砂岩型铜银矿赋存于晚石炭世科古琴山组中,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以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西天山尼勒克地区的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进行初步分析,划分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3.
石振荣 《江苏地质》2008,32(2):109-112
湖北竹山县寒武纪碳硅质板岩层间破碎带内有大量蓝色的磷钙铝矾、纤磷钙铝石混合物与绿松石共生,物理性质表现为致密坚硬而性脆,吸水性强。化学成分分析硅和铝的含量高,磷含量少,并含有少量的硫和铜,是溶液为酸性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文章分析了广西环江县明伦煤矿区主要煤层、煤质及其变化特征,从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变形及地质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煤层厚度及煤质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5.
中国西秦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西秦岭是北接华北克拉通、西接祁连与柴达木、南接松潘—甘孜地块的东秦岭造山带的西延。文中研究了该区从前寒武纪到三叠纪的碎屑沉积岩。这些碎屑沉积岩中分离出的锆石由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进行了U-Pb定年。全岩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类似于扬子克拉通年龄,主要分布于1.55~1.98Ga,峰值为1.81Ga,而与华北克拉通主要为古元古代与太古宙的模式年龄形成明显的对比。泥盆系中的碎屑锆石930~730Ma的U-Pb年龄指示其与扬子克拉通具亲缘性。930~730Ma是源区地壳的强烈增长阶段。二叠系—三叠系的碎屑沉积岩主体以含老于1600Ma的碎屑锆石为特征。碎屑锆石U-Pb年龄与Sm-Nd同位素组成指示此时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基底岩石成为二叠系—三叠系碎屑沉积岩的重要物源。扬子克拉通在三叠纪时与华北克拉通拼接。西秦岭二叠系—三叠系碎屑沉积岩含有高达50%的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26.
西秦岭北部地区的元古宙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 利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岩石地层方法,结合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近年来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北带泥盆纪西汉水群进行了再认识,从中解体出部分元古宙地层.由于该套地层区域上表现为层状无序地层,以发育中深构造层次变形为主要特征,因而笔者暂将其命名为吴家山岩群.该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对于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特别是对提高泥盆纪西汉水群的研究程度、研究西秦岭地区地壳构造演化及西和-成县一带铅锌矿田成矿特征都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7.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 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 5,Mg#≈0.7,La/Nb≈0.7).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它们总体上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而西北部镇安地区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高(10%~30%)的条件下.武当山地区的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 plag ± ol)分离作用,而其他地区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28.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29.
在矿山开发、水电建设过程中倾倒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倾倒变形边坡一般具有反倾边坡结构,变形的过程和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变形岩体范围较大、危害严重。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通过岩体位移监测资料的跟踪分析、底面摩擦模拟试验,以岩体力学、松散介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采矿影响下边坡倾倒滑移体的变形机理,分析认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采矿工程条件下产生的,并提出了岩体变形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变形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30.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