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760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火银 《河南地质》1995,13(4):304-308
对以褶急皮构造为主要造型式的突出矿井来说,用褶皱变形系数这一定量指标,通过控制煤 和瓦斯突出褶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突出预测的准确经。本文针对平顶山东太区煤层褶皱变形的,犋和剖面变形8第数法和平面变形系数法地突出危险性8预测,取得了罗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6,(3):24-35
煤系气及其上覆地层各类天然气的共生、共探及共采,是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煤系气开发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沁水盆地中—南部连续沉积的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构成了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系统,煤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和排烃强度大,气源充足,煤系气显示强烈,成藏前景可观。燕山运动中期构造-热事件导致石炭、二叠纪煤层发生强烈的二次生烃和排烃作用,为煤系及其上覆地层泥页岩和致密砂岩储层提供丰富的气源。煤层中天然气以扩散、盖层突破、渗流等方式排烃,累计排烃强度最大的地带沿复向斜轴部分布;排烃作用较活跃和中等活跃地带分布于复向斜轴部的中段和北段,天然气逸散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游离气的富集。总体来看,研究区发育下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下—中储(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盖(上二叠统—三叠系)的游离气系统,具有构造、岩性、水力等多种圈闭形式,游离气成藏受控于燕山运动中期的构造分异和异常热事件以及新生代以来盆地持续回返两个关键地质时期。  相似文献   
3.
黄沙坪煤矿(超瓦斯)为了开发南翼矿体,拟开拓标高-231m的平巷,工作量1039.7m,加辅助工作量,该工程共掘进1091.7m。主巷断面4.6m~2,副巷断面4.2m~2,施工段岩性为细粒砂岩,岩石f=5—7。开拓工程与产煤生产共用一条斜井(倾角31°,斜长230m)单轨运输,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我队是首次承包煤矿超瓦斯矿井的巷道开拓工程,通过施工,对工艺(特别是爆破工艺)有了一定认识,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构造软煤与硬煤的物性差异,分析构造软煤分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根据煤层段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将揭露区钻孔测井曲线初步判识的结果同钻孔邻近巷道煤壁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形成了一套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取了研究区的构造软煤资料,对研究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煤矿瓦斯抽放井要求垂直精度高、井径大,通常采用常规钻探工艺时,需进行3-4次扩孔才能达到最终孔径,施工时间较长,钻进效率较低。此次在端氏煤矿施工的大口径瓦斯抽放井,采用了的一次成井钻进技术及工艺方法,钻进口径达到φ660mm,选用了江汉735型和715型系列镶齿牙轮钻头,采用塔式加重钻具控制并保证了钻井的重直度,采用密度较大的化学泥浆和保持大泵量排渣,避免了井底牙轮钻头的重复破碎,确保了钻进效果。与传统的扩孔工艺相比,缩短了施工周期,成井质量高,提高了钻进效率,降低了钻进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瓦斯突出煤体和非突出煤体的电学性质研究基础上 ,研究了瓦斯突出煤层的无线电波响应特征 ,为利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测瓦斯突出煤体和进行瓦斯突出带的非接触式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魁  刘泽功  刘健 《岩土力学》2015,36(3):711-718
国内外学者对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使用的均是型煤试验,很少涉及地质构造对突出的影响,而且数据监测均未深入到煤体内部。基于相似模拟试验思想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新思路,在实验室搭建了综合考虑地应力、瓦斯压力及煤体结构的大型石门揭煤的煤与瓦斯突出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包括试验箱体和反力架、液压加载系统、密封系统、试验监测系统;设计了线充气和面充气系统,用来模拟煤层的瓦斯赋存差异。同时,利用该试验平台进行了石门揭构造软煤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石门揭构造软煤过程中煤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突出过程中煤层内瓦斯压力和声发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巷道开挖过程中,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且越靠近构造软煤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突出发生的瞬间,在突出点附近的位移产生了突变;在突出发生前,声发射信号有一次降低;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应力释放,煤体裂隙增大,为瓦斯的快速放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熊杰  来甲  高卫乾 《探矿工程》2015,42(7):27-29,33
为了减少煤矿瓦斯的危害以及对其综合利用,国家鼓励并大力支持大口径瓦斯抽排孔项目的建设。陕西铜川金华山煤矿一口大口径瓦斯抽排孔,孔径850 mm,终孔深度401.6 m。从钻进方法、钻具级配、钻进技术参数、冲洗液、圆孔、溜孔、井底护管安装固结、充填循环泥浆、下管、固管、透孔放水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大口径瓦斯抽排孔小径透巷后的特殊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沈岐  汪芸 《探矿工程》2008,35(9):11-15
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的瓦斯地质钻探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瓦斯地质条件设计、制造不同类型的钻杆,在解决松软煤层的钻进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实际工作中不同钻杆的使用情况,对其排渣机理、适用条件以及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工艺参数进行了论述,对钻具级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