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青藏铁路块石气冷结构路堤下冻土温度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马巍  吴青柏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6,28(4):586-595
基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温度监测断面,选取了不同冻土分区中的8个块石路堤结构(块石路基、块石护坡、块石路基加块石护坡)断面,对其下温度场的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3个冻融循环后,块石结构路堤下冻土上限已抬升了1.4~5.3 m,说明块石路堤结构已起到了积极调节下伏冻土温度的作用.结果也显示,在上限抬升的同时,其下部的冻土地温也在升高,但是这种过程已逐渐被块石路堤结构的降温所抑制,而这种抑制程度受控于不同的冻土区域.在不同的冻土分区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块石路堤结构,其降温趋势是不同的.Ⅳ和Ⅲ冻土区块石路堤基底的负温积累比较明显,而I和Ⅱ区的较弱.  相似文献   
82.
广州某地铁人工冻结法施工热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某地铁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为例,考虑相变和衬砌水泥水化热的生成,根据带相变瞬态温度场的热量控制微分方程,采用伽辽金法推导出的有限元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此地铁人工冻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根据温度场的分布特点,确定了开挖时的人工冻结壁厚度.最后,对冻结壁和其周围土体分别应用不同的力学本构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冻结法作为一种辅助的施工方法,不但能满足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且能满足环境沉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肖朝昀  胡向东  张庆贺 《岩土力学》2006,27(Z1):300-304
上海地铁某修复工程,在完好隧道与破坏隧道连接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垂直封水挡土止水墙,取得圆满成功。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判别了冻结管是否漏盐水以及隧道内是否充填密实,得出了冻土壁温度场形成规律,计算出积极冻结期结束时间。在浦东隧道清淤排水、浇筑混凝土止水墙阶段,分析了各施工工序对冻土墙温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质量的好坏可由温度反映出来。通过合理布置温度监测点,采用信息化施工,掌握温度变化规律,可确保复杂工程冻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4.
正冻土中水分场和温度场耦合过程的动态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观测正冻土冻结过程中水分场和温度场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引用Flerchinger建立的垂直一维冻土系统水、热流耦合模型及相关的联系方程和边界条件对所测的结果进行数值模拟, 证明其模型在工程上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路基填筑短期内热棒高导热性对路基下部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基于水热耦合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路基填筑短期内温度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热棒高导热性影响,路基填筑短期内冻结锋面沿热棒下凹;6月填筑,易使坡脚和蒸发段处发生水热侵蚀,7月填筑,冻结锋面最低点深度超过热棒埋置深度,对热棒稳定性最不利,8月和9月填筑,热棒高导热性影响时间较短;热棒高导热性对温度场的负面影响随填料温度和热棒材料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为减少填筑短期内热棒高导热性影响,应避免在6到7月份施工,施工时尽量降低路基填料温度,在不影响降温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热棒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86.
宋润田 《海洋预报》2000,17(3):11-20
本文利用多普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分别对两次性质不同的(平流和辐射)大雾的边界温度场、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华北地形槽下挟流雾得以稳定维持的根本原因是与位于各逆温层之上的、和平有大风速达10.72m/s的偏北大风相联系的下沉逆温切相关。下沉逆温随着与之相伴的偏北大风的减弱、消伯而逐渐趋于消失。其边界层逆温较大地减弱是动力(动量下传)、热力(对流)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
设计一个用于研究CO_2影响问题的定常辐-对流模式,该模式包含了反射率-温度、水汽-辐射-温度两个重要的反馈机制。模式模拟的平衡温度场与实际温度场很相近,模式试验的结果表明: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能使地面增温0.9~2.7℃。  相似文献   
88.
太原市城市热岛的数值模拟及其成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5年1月及1982年2月太原地区进行的两次大规模野外观测资料,运用中尺度准静力动力学模式,对太原市地形动力作用的形成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综合分析了太原市城市热岛的成因。  相似文献   
89.
试用三维地形模式计算茂密林区火险等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考虑森林植被的三维地形模式,对1972年4月15日神逐架林区森林火灾发生期间的风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等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无测站地区的气象要素,为进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以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为工具,利用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地面和探空观测数据,模拟了银川市四季3种典型风速天气条件下城市规划前后大气温度场,结果表明:现状下,夏季,小风和大风情景下高温区域面积大于一般风情景下;冬季,小风情景下高温面积最大,大风情景下高温区域面积最小;春季一般风情景下高温面积最大;秋季一般风情景下高温区域面积最大。银川市四季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均很显著,四季日变化表现为夜间水域附近的温度较城区建设用地高,白天尤其是14:00,城区建设用地温度较水域附近温度高。14:00在城市建设用地密集区域气温较高,且城市建设越密集气温越高,仅在冬季小风日和春季大风日表现得较弱。城市规划后,温度场在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分布特征与现状下分布规律总体趋于一致,只是高温区域较之前略小,低温区域较之前略大。城市规划后,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热岛面积均小于规划前,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