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21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hemolymph osmotic pressure, Na^+ concentration and Na^+-K^+-ATPase activity of gill of Chinese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molymph osmotic pressure and N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Na^+-K^+-ATPase activity of gi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when salinity increased from 0 to 16. The hemolymph osmotic pressure and Na^+ concentration in each treatment group rose remarkably at 0.125 d or 0.25 d, while the Na^+-K^+-ATPase activity of gill reduc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ed experiment time in 3 d. Then the three parameters remained at a constant level after 0.25 d, 0.125 d and 3 d, respectively, and higher hemolymph osmotic pressure, higher Na^+ concentration and lower Na^+-K^+-ATPase activity of gill occurred at higher salinity. The effect of salinity change on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hemolymph was indistinct (P〉0.05); However,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inity from 0.25 d to 1d, and then tended to be stable from day 1 to day 15.  相似文献   
852.
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优先流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流是降水、灌溉水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形式之一, 流速快, 流动路径复杂, 难以定量描述.针对优先流难以定量描述的问题, 以郑州地中渗透仪观测资料为基础, 探讨了新乡亚砂土等试筒降水入渗过程及其中的优先流补给量比例.根据土壤的水力性质、气候等资料建立不存在优先流的数值模拟模型来刻画降水入渗补给过程, 通过模拟获得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与实测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历时曲线, 将大于模拟值的实测值视为优先流的量及确定其在总补给量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 优先流占总补给量的比例在10%~80%之间; 随着土壤粘性增加, 优先流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 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 优先流所占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53.
Biomorphic (wood derived) carbide ceramics with an overall composition in the SiC/C was produced by supereritical ethanol infiltration of low viscosity tetraethylorthosilicate/supercritical ethanol into biologically derived carbon templates (CB-templates) and in situ hydrolysis into Si(OH)4-gel, the Si(OH)4-gel was calcined at 1400℃ to promote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Si(OH)4-gel into SiO2-phase and then carbonthermal reduction of the SiO2 with the biocarbon template into highly porous, biomorphic SiC/C ceramics. The phases and morphology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resulting porous SiC/C cerami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orphic cellular morphology of pinewood charcoal was remained in the porous SiC/C ceramic with high precision that consisted of β-SiC with minority of α-SiC and the remain free carbon existed in amorphous phase.  相似文献   
854.
地震研究中的断层流体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体在断裂带地震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震流体研究中, 该文建议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力度: ① 断层渗透结构和断裂带古水文地质旋回的研究; ② 断裂带流体循环的尺度效应; ③ 流体分布、 循环与构造展布关系; ④ 断裂带深浅部流体关系研究。 在断层流体动力学研究中, 建议就某一发震断裂带开展系统研究, 并优先解决以下问题: ① 断裂带流体的起源和成分; ② 产生和维持高孔隙压力的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③ 断裂带及邻近岩体流体运移及重新分布的机制; ④ 取得断裂带孔隙压力变化的数量知识; ⑤ 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流体孔隙压力变化范围; ⑥ 地震周期中流体迁移与孔隙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55.
王晓光 《地下水》2022,(3):155-156+254
为了顺利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对本区域的土层渗透变形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内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存在,为进一步确保河道治理工程的正常运用和工程安全,计算了该区域的设计洪峰流量,根据所得洪峰流量开展治理工作。同时,注意到局部地段有塌岸现象,河岸坡度较陡,建议施工时对河岸边坡进行削坡处理。最后,强调工程管理的正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和完善工程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856.
施响  王士君  浩飞龙  王冬艳 《地理研究》2021,40(5):1338-1353
基于"饿了么"网站获取中国287个地级市的外卖O2O(onlineto offline)数据,通过构建外卖O2O扩散指数和渗透指数来表征中国地级市外卖O2O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发育程度,从宏观尺度探究外卖O2O电子商务的空间发展逻辑,并对技术扩散假说和效率假说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中国外卖O2O电子商务扩散...  相似文献   
857.
为准确评价安哥拉红砂场地的自重湿陷特征,开展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对地表及不同深度地层变形、水分入渗规律和浸水前后标贯击数进行监测与研究,并对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差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浸水后红砂地基表现为持续抬升,变形曲线可分为陡升、缓升、不稳定和趋于稳定4个阶段;深度8 m以上红砂地层为湿陷沉降变形,累计沉降量为5.6 mm,远小于室内试验计算的自重湿陷沉降量137 mm;红砂竖向渗透速率和水平渗透速率均较大,浸水和停水后红砂含水率变化较快,红砂持水性较差,浸水过程中红砂地层的饱和度小于80%,为非饱和渗透;浸水后红砂地层标贯击数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软化特性。红砂较大的渗透系数和较差的持水性导致红砂很难达到饱和状态,是自重湿陷沉降量实测值远小于计算值的因素之一,一般工程建设中建议可不考虑红砂地基的湿陷特性,而将其按软化特性进行设计。研究结果不仅可指导红砂场地未来工程建设,还可为其他砂土湿陷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8.
为揭示低渗透砂岩铀矿物性、岩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矿床开发提供数据依据,研究选取内蒙古某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岩矿石样,运用孔-渗测定、矿物鉴定、元素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测定其物性、岩性参数,从微观特征及宏观分布上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对矿层的潜在伤害作用。结果表明,该矿床孔-渗纵向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关系;矿层不同的敏感元素、孔隙胶结物及矿物赋存状态对孔-渗参数及潜在伤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9.
在得出理查兹渗透方程近似精确解基础上,建立无时间差分变量的隐式差分计算格式。在该差分方程中,将渗透深度分为传导渗透与扩散渗透两部分深度。为了减少直接计算岩土含水量系数所产生的误差,将上述的两部分渗透深度函数表达式代入隐式差分格式,在节省大量计算时间的基础上,求得较为精确的计算结果。文中给出了该方法与普通隐式有限差分法对粘土、壤土渗透深度曲线计算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860.
土层的渗透破坏是龙岗区塌陷(土洞)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在现场取原状样和室内人工配制扰动样的方法,进行室内渗透变形试验,对龙岗区岩溶塌陷成因进行详细分析,深入探讨地下水渗透破坏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在监测区内选取3类主要土层:黏土、粉质黏土、中砂,共设置了11组土样进行室内扰动土渗透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发生渗透塌陷破坏与土体性质、颗粒级配、土层结构、土体内部空腔大小、土体下部透水基岩孔洞大小以及外部水力梯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