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554篇
地质学   1585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以某小区一栋高层商住楼为例对带有转换层的复杂高层建筑所涉及的有关结构体系及一些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对在高层结构设计中应该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及结构概念,提出一些看法,仅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超级喷发(超级侵入)后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罗照华  周久龙  黑慧欣  刘翠  苏尚国 《岩石学报》2014,30(11):3131-3154
本文仿照超级喷发的概念定义了超级侵入,并将超级火山对应于大型岩基.文章聚焦于这样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紧接着超级喷发和超级侵入之后?为此,首先探讨了峨嵋山地幔柱系统的活动规律.尽管少数学者对玄武质岩浆大规模喷出之前的千米级地壳隆升提出了质疑,峨嵋山火山岩系第一旋回底部玄武岩直接覆盖在喀斯特之上的新观察支持千米级隆升的认识.这表明,峨嵋山地幔柱快速上涌之初期,岩石圈子系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作出伸展响应,尽管局部已经发生了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因此,岩浆通道形成之后,首先喷出了巨厚层玄武岩,并且后者裹挟了部分长英质岩浆.此后,岩浆喷发的规模振荡性减小,直至消失和地表沉降.斜长石巨斑玄武岩和苦橄岩中橄榄石斑晶与基质间的不平衡表明这些晶体属于循环晶,暗示岩浆曾经在深部岩浆房滞留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将导致岩石圈受热膨胀和再次隆升以及岩浆的冻结.因此,下一阶段岩浆活动的开始要求有一个冻结岩浆房的活化机制.依据野外地质学和岩相学观察,文章详细描述了流体活化机制,并强调了提出这种机制的必要性.虽然多数作者偏好升温活化机制,流体活化机制对长英质和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都是必需的.进而,结合地幔名义无水矿物的H2O丰度及其对岩浆产生过程的贡献,提出岩浆产量与减压速率正相关而与流体产量反相关的观点.尽管水流体可以有效降低地幔橄榄岩的固相线温度从而有可能提高岩浆产量,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依然含有未分解的角闪石和云母且名义无水矿物依然含有较多的H2O,表明快速减压条件下含水暗色矿物的分解反应和名义无水矿物的脱水作用都是低效的.将这种认识与峨嵋山地幔柱系统的振荡性运动结合在一起,结合成矿作用的基本解是成矿金属从流体中析出的认识,可以得出超大型矿床必然形成于超级喷发和超级侵入之后.攀枝花式铁矿的观察表明,两类代表性矿床都具有铁矿浆侵位发生在成矿系统演化最后阶段的特点.因此得出结论: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取决于岩浆通道向流体通道的转换.如果岩浆通道在尚未完全封闭之前被含矿流体所利用,大规模流体快速上升将产生超大型矿床.含矿流体透过残留于通道中的熔体上升,不仅冲刷通道中的残留熔体并使其聚集在火山岩系之下或侵位于其下部形成含矿小岩体,而且持续注入于小岩浆体中的含矿流体可以导致岩浆强烈分异形成层状岩体.当通道中残留熔体被消耗殆尽,沿着通道上升的只有含矿流体.这些含矿流体充填在自生长裂隙中并强烈排气,最终可形成矿浆型富矿体.考虑到通道的规模与关闭速率的关系,推测超级喷发/侵入发生时的岩浆主通道更容易转换为含矿流体通道,因而是圈定找矿靶区的首选目标.该模型似乎与观察结果相吻合,并可与岩浆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小岩体成大矿理论、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和通道成矿假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合理解释了超级喷发/侵入后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过程.由于长英质和镁铁质岩浆系统中均可见岩基,我们建议将这类成矿作用统称为岩基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4.
对于Rodinia超大陆西缘在裂解过程中是否发育巨长安第斯型陆弧存在较大争议.马达加斯加即位于古地理再造Rodinia的西缘位置,其太古宙结晶基底中出露有大量新元古代侵入体,是澄清这一争议的理想研究区.由于基性岩浆岩组分识别不足等原因,前人曾认为这些侵入岩形成于俯冲带陆弧环境.但笔者在中北部Alaotra湖地区野外考察期间发现了大量辉长质岩石,对其中典型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结晶于798~778Ma之间(最大误差估计).因此,这些辉长岩体事实上与岛内其他新元古代侵入体构成了双峰式侵入岩套,暗示了可能的陆内伸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审视了前人已发表的地球化学数据,发现该双峰式侵入岩套的基性组分显示富钾特征和拉斑演化趋势,局部甚至发育了强烈地钒钛磁铁矿化;酸性组分则显示富铁、偏铝-过铝质和碱钙-钙碱性特征,并具有相对较高的K2O/Na2O和Ga/Al比值以及高场强元素含量,属于A型花岗岩(铁质花岗岩).这些特征进一步表明该双峰式侵入岩套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而非陆弧环境.结合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笔者认为马达加斯加这一双峰式侵入岩套很可能是新元古代地幔柱事件在Rodinia超大陆西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35.
张勇  王玉功  王荣社  刘娟 《陕西地质》2012,30(2):92-97,101
活性炭吸附—氢醌容量法测定金是一种准确快速成本低的测金方法,测试中应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的技术和关键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下水系统的径流或排泄带上,且处于次级向斜轴部或转折端附近、小断层或环形断层发育地段,如果古地表岩溶空洞、古地下岩溶空洞和膏溶空洞等为岩层塌陷提供了发源地,陷落柱发育的可能性极大。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形成是以底部岩层中空洞发育为基础,地下水的强烈交替和水-岩作用为条件,岩体自身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垮落、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的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  相似文献   
37.
淮北煤田深部岩溶洞穴及陷落柱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煤田奥陶系灰岩不同时期岩溶洞穴可分为冲蚀型、潜蚀型、流入型及含水层型岩溶洞穴。根据层状沉积岩层的断裂力学机制及洞穴的再发育过程,提出了煤系地层陷落柱多期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38.
燕良东  朱维耀  宋洪庆 《岩土力学》2007,28(Z1):366-370
利用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全程描述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流动规律,从理论上给出了低渗透油藏中流态分布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注采压差、注采井距和地层渗透率对流态分布的影响,指出了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以特低速度流动时压力分布的特点,纠正了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失误。实际岩芯的渗流试验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9.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的研究涉及力学和化学两方面,也即为地球化学与岩体力学两个研究领域的交叉。针对水化学作用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较系统地总结了该研究领域中的现状和研究新进展,分析了其研究方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并认为此方面的研究将在工程地质学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0.
对于地下工程围岩渗透薄弱部位的探测是一项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地质工程。为避免或减少采用单一探测方法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以一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并行采用了4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探测:(1)放射性法;(2)高密度电法;(3)天然示踪法;(4)水质分析法。就其原理而言,前2种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范畴,而后2种方法则属于应用地球化学范畴。根据探测成果,认为区内岩体渗透薄弱部位是存在的,而以 射线强度负异常、低电阻、渗漏水点水温及其他水质指标含量比较接近其补给源作为标志。就其形成机制而言,为多场耦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动力作用、水化学作用及其耦合作用为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