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350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61.
青海省什多龙地区找矿远景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什多龙地区位于都兰-鄂拉山基底隆起区的西北段,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叠加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本文利用ETM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岩矿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分析及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优选出了4处成矿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2.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 Al-OH波长值的无序排列变化说明斯弄多矿床中存在不同岩浆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2)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垂向上(由内向外)形成了绢云母化带→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带;(3)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成矿元素Ag-Pb-Zn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Ag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带,Pb-Zn则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4)热液脉型Ag-Pb-Zn矿体品位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IC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0. 6≤IC≤1. 2的范畴;(5)以钻孔BZK0301(3号勘探线)为界,斯弄多矿床成矿性优劣存在一条明显界线,NE向由于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成矿性较好,SW向因为流体较为单一成矿性差。  相似文献   
963.
侏罗系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的含煤和含铀岩系,目前对侏罗系层序界面的识别主要依靠野外露头、录井岩性等进行宏观厘定,但在宏观特征无明显差别的地层中,层序界面厘定往往存在人为经验识别的随意性。为此,通过东北缘露头剖面和近千口钻孔电测曲线等常规识别工作,综合二维地震剖面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垂向上的变化,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中识别出3个长期旋回层序界面(TSB1—TSB3)和7个中期旋回层序界面(SB1—SB7)。由于CIA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延安组和直罗组沉积期古气候环境的变化,可将其用于层序界面厘定。综合识别层序界面不仅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赋予关键层序界面古沉积环境属性,减弱人为经验识别的影响,从而为整个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64.
黄超  陈欣  黄辉明  何丹丹 《地质论评》2019,65(Z1):122-123
正研究区位于盛源矿田的南部、东西向坝口-庄家基底断裂与北东、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地段。近年来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在区内开展铀矿勘查工作,综合前人工作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地区铀矿化(异常)在空间上受北东-北北东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的复合控制,构造裂隙及破碎带是铀矿化的主要储矿场所,并且受岩性制约;该区具有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岩层稳定、与铀成矿密切的热液蚀  相似文献   
965.
白岗岩型铀矿是重要的铀矿资源,但针对该类铀矿典型矿床遥感特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文章以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矿区哨兵-2遥感影像,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建立了针对矿区地质体的增强与构造解译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与几何校正,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等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和碳酸盐化蚀变信息。结果表明,罗辛铀矿中碳酸盐化蚀变在空间上与卡里毕比组的分布较为一致。通过选取合理的阈值,识别出与铀成矿相关的含大理岩地层。同时,对图像进行增强,并利用建立的构造解译方法,对罗辛铀矿的构造进行了识别。经野外查证,发现遥感识别构造、蚀变与野外查证结果一致,说明利用哨兵-2数据可以对白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与控矿要素进行识别,进而为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6.
利用改进的ZC-2015型渗气仪和TST-55型渗透仪进行马兰黄土渗气和饱和渗透试验,确定稳定渗气率对应的稳定渗径,进而探讨渗气率ka和饱和渗透系数Kw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ka不仅能描述非饱和土孔隙和结构特征,也能用于预测Kw。气体渗气率随着渗径的增大而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原状和重塑黄土的稳定渗径均约8 cm。ka和Kw间呈明显的双对数线性关系,不同深度的原状风干黄土和不同粒组的重塑土的lgka和lgKw间的相关性都比较明显,但原状风干黄土和重塑土之间的拟合公式有很大差异。另外,黏粒含量较高时,重塑土拟合直线的斜率β和截距α明显增大。不同含水率下,重塑土拟合公式有很大的差异,当含水率较大时,随着干密度的增大,ka的变化程度比Kw大,拟合直线的斜率β和截距α都有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967.
在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过程中,压裂液通过缝网与基质接触并发生逆向渗吸作用,由于接触面积很大渗吸作用不可忽视;但目前关于表征致密储层的渗吸作用,从而研究渗吸对水平井体积压裂生产过程影响的研究尚未深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利用毛管束模型,通过考虑致密储层中边界层的特征,建立了解析的渗流参数计算表达式,用以计算致密储层的渗透率、毛管力、相渗曲线这3个关键渗流参数;同时,基于以上关键渗流参数和渗吸控制方程建立了适用于致密储层的渗吸速度计算模型;然后,将渗吸项作为源汇项加入到考虑缝网的双孔单渗模型中.最后,在真实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过程中,耦合渗吸作用.研究表明,相比于不考虑边界层特征的致密油藏,边界层的存在将大幅度减弱储层的渗吸能力,同时也说明了在致密储层中,边界层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在渗吸计算中忽视致密储层的边界层特征会严重高估渗吸对致密储层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8.
《岩土力学》2017,(7):2087-2095
深厚覆盖层坝基潜蚀不一定导致坝基的渗透破坏。但坝基砂砾石土内部细颗粒的流失,一方面会增大土体的渗透性;另一方面可降低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前者导致坝基坝体渗流场的变化,从而引起坝体变形和应力变化,后者变形模量衰化,导致坝基坝体变形和应力调整。潜蚀造成的坝基和坝体应力变形对大坝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定量评估这种影响是内部不稳定砂砾石深厚覆盖层坝基采用悬挂式防渗墙处理方案设计和该类大坝运行管理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潜蚀对大坝应力变形影响的模拟方法,对一个典型大坝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该设计方案中潜蚀造成应力变形变化的两种机制中,渗流场变化机制对坝基坝体的应力变形改变远大于模量衰化造成的影响。总体上该方案潜蚀造成的坝体变形和应力变化并未显著降低坝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9.
据新疆萨热克铜矿区内绿泥石化蚀变相的产状可划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期。采用绿泥石矿物温度计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认为4种绿泥石蚀变相为陆内红层盆地中紫红色铁质碎屑岩系发生褪色化蚀变机制之一。A型和B型绿泥石相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所形成,A型自生粒间状绿泥石在侏罗系-下白垩统中总体顺层分布,形成温度在163~217℃,与辉铜矿共生且形成于埋藏-压实成岩期,热流密度为40.39~48.43 Jm-2s-1,热通量较小。B型微细脉型绿泥石化蚀变相形成于盆地流体改造期,总体沿切层裂隙和显微裂隙分布,与辉铜矿和斑铜矿等共生,形成温度为188~219℃,热流密度较大,在116.90~330.49 Jm-2s-1。斑铜矿+辉铜矿型(196~237℃)和斑铜矿型(203~226℃)铜矿石带指示了盆地流体改造富集成矿的中心部位,热流密度在330.49~878.78 Jm-2s-1,其热流密度明显较大。B型绿泥石相与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具有多重耦合结构,形成温度越高,裂隙渗透率越高,可达30×10-6 cm2/211~227℃,推测存在热启裂隙作用。C型和D型绿泥石相为构造-岩浆-热事件所形成,C型团斑状-细脉状绿泥石化蚀变相分布在辉绿辉长岩脉群边部和外接触带含铜漂白-褪色化蚀变带中,含铜蚀变辉绿岩发生绿泥石化相蚀变温度为平均为175℃,平均热流密度321.46 Jm-2s-1,在克孜勒苏群褪色化杂砾岩中其绿泥石形成温度较高(236~238℃),热流密度高达442.86~922.63 Jm-2s-1;而D型绿泥石化蚀变相分布在碎裂岩化蚀变辉绿辉长岩脉群中,揭示遭受构造热事件的古地温在121~185℃,平均热流密度为239.59 Jm-2s-1。四种类型绿泥石蚀变相揭示萨热克铜矿区经历了异常古地场演化和古热事件。  相似文献   
970.
大通沟南山属于阿尔金南缘成矿亚带金鸿山—茫崖金、铜、钨多金属找矿预测区,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发育,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找矿潜力。鉴于大通沟南山地处高寒山区,地理环境恶劣、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困难等问题,文章利用多源遥感卫星数据,在其区内开展了全面的地质解译以及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并结合已有的地质矿产及物化探资料,对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预测,圈定了3处遥感找矿远景预测区,可为后期野外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