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466篇
地质学   3514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This paper studies a landfill where there are three faults running through. As serious pollution has occurr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landfill is to be closed up and renovated.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racture structure in leachate pollution at the landfill.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several stages. First,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re-renovation landfill with three faults running through and the landfill after renovation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termin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of the landfills was simulated in order to modify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As a result, a feasibl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achieved. Based on this model,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CO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 the inside leachate and outside leachate between the two landfills. Accordingly, the impacts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on the pollution of leachate at the landfills could be identifi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faults contribute to the migration of ieachate, they also serve as a confluence of leachate, thus further deteriora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COD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side leachate and the outside leachate of the pre-renovation landfill are respectively 800 mg/L and 220 mg/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ost-renovation landfill. Therefor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handle the ieachate seepage in areas where there are faults as well as the neighboring areas so as to ge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相似文献   
22.
低阻油层的电测井资料反演与动态侵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矿化度钻井液侵入是造成油层低电阻的重要因素之一,泥浆滤液侵入越深,对测井结果影响越大,甚至造成解释错误或油层漏失.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电测井反演预处理,并将其同以多相流渗流、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的电测井动态模拟相结合,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动态侵入特点,获取原状地层真电阻率和流体饱和度,从而有效地改善低电阻率油气层电测井资料的有效性,为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和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
平山县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山县是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在雨水的浸泡下失稳破坏,形成崩塌与滑坡,崩滑的岩土体与沟源洼地中积聚的洪水迅速混合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的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形成特征,并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和崩滑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机理,系统的阐述了强夯法设计计算的步骤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并引用了工程实例。指出了强夯的优点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25.
河北省太行山区是北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发生区,该区地质构造强烈,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谷狭窄,沟床比降大,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崩塌与滑移在洪水作用下,极易演化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发生的历史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崩滑演化机理和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26.
洛安江水库灌溉工程是贵州黔北万亩以上骨干工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1991年"7.5F"洪灾,连续大暴雨,河水暴涨,倒灌暗河,产生高静、动水压力作用。岸坡岩体受不利结构面组合,发生顺层岩质滑坡,破坏干渠,严重影响灌溉。本文根据滑坡破坏情况,对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滑坡特征、滑坡形成机理(滑坡形式和破坏机理,各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7.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8.
在矿山开发、水电建设过程中倾倒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倾倒变形边坡一般具有反倾边坡结构,变形的过程和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变形岩体范围较大、危害严重。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通过岩体位移监测资料的跟踪分析、底面摩擦模拟试验,以岩体力学、松散介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采矿影响下边坡倾倒滑移体的变形机理,分析认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采矿工程条件下产生的,并提出了岩体变形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变形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9.
由于煤层气的解吸热效应,煤层气的运移过程是一个非等温过程。因此,温度场对煤层气渗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前人在研究煤层气渗流规律的研究中并没有同时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因素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深部开采中综合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的影响对研究深部煤层气运移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建立了考虑滑脱效应及温度场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了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耦合的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了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对压力场分布的影响;对考虑滑脱效应及温度场因素的煤层气产量进行了预测。得出了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储层的压力在降低,温度的升高对煤层气的产量有着负面的影响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0.
闫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Z1):125-130
通过对潘西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实际揭露情况综合分析,对奥灰突水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受奥灰水严重威胁的19层煤的开采提出了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