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691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研究采用穿芯高强螺栓-端板节点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3榀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试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了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几何、材料及接触非线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6.10对试验框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精细化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分析.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剖析了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柱脚等关键受力部位的应力发展过程,明确了框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响应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桥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彤  殷广庆 《地震学刊》2013,(6):644-650
建立了基于正交实验的响应面模型和精细有限元模型,并将其用于中华大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通过实测动力数据对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模态信息(频率和振型)的影响,以及单元类型对桥梁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桥梁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响应面模型和遗传算法的修正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大桥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模态信息的影响较小,建模时可不予精确考虑;对于由多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桥梁体系,采用实体单元分析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现浇生态混凝土应用于边坡灾害治理及生态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生态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孔隙率、透水性、强度三者的耦合关系,对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孔隙结构分布值R是影响生态混凝土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生态混凝土护坡的防冲刷机理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了边坡生态恢复和灾害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生态混凝土和预应力锚索框架格护坡。对河南洛阳段高速公路一侧的土质高陡边坡,在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并且对后续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宜于坡度较大的边坡,结合预应力锚索框架格能对滑坡起到防治作用;降雨条件下抗;中刷能力强,植物覆盖率较高,对周围的生态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较高的抗压承载力,在强地震作用下具有很好的防倒塌能力,已广泛用于大跨度桥梁和超高层房屋建筑中。基于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试验研究,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以研究该类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梁及内外钢管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探索了此类节点的传力机制及最终破坏形态;最后对该类节点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钢梁强度等级、外方钢管柱强度等级、外方钢管柱壁厚及复式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供此类新型节点的试验设计及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延性性能的影响因素,以框架结构中一榀钢柱和组合梁作为计算对象,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模拟分析。对混凝土翼缘板厚、横向配筋率和边梁抗侧、抗扭刚度等因素对组合梁延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进行了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的位移延性的比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厚度,配筋率大小和边梁抗侧、抗扭刚度对其延性性能都有影响,其中配筋率大小的影响最大,随着配筋率的增大,延性系数呈增大的趋势;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在端部有负弯矩作用时,其抗弯承载力小于同条件下的实腹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但抗震耗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了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板的组合剪力墙,进行了模型抗震性能试验,表明其抗震性能良好。为进一步分析该组合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基于试验研究,引入了平截面假定,提出了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给出了用条带法计算受弯承载力的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钢管壁厚、内藏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剪力墙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增大钢管壁厚,剪力墙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增大内藏钢板厚度,剪力墙承载力提高,但比增大钢管壁厚提高的效率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剪力墙抗弯承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随着边框钢管壁厚增大而减小;钢管壁厚、内藏钢板厚度、墙体截面厚度、混凝土强度应合理匹配,以充分发挥该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效能。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利用非中心T分布给出了具有高可靠度、高置信度的母体真值的下百分位点的置信下限、置信上限和置信区间,并在给定可靠度、置信度下给出了基于逆回归模型的混凝土强度的母体真值的下百分位点的置信下限、置信上限和置信区间。同时,运用区间估计方法提出了混凝土强度判定的定量化标准。工程实例表明,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高可靠度、高置信度的混凝土强度的母体真值的下百分位点的置信下限、置信上限;用此方法得到的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的判定结果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8.
A composite shear wall concept based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is proposed and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new wall is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dissipation elements: CFST columns; SP deep beams;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ips. The RC strips are intended to allow the core structural elements - the CFST columns and SP deep beams - to work as a single structure to consume energy. Six specimens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resulting data are analyzed herein. In add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stress and damage processes for each specimen were carried out, and simulations were completed for a range of location and span-height ratio variations for the SP beams. The simula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core structure exhibits a ductile yielding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column-weak beam structures, hysteretic curves are plump and the composite shear wall exhibits several seismic defense lin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hear wall specimens with encased CFST column and SP deep beam design appears to be closer to that of entire shear walls. Establishing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SP deep beams is pivotal to the best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wall. The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99.
由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它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施工操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还必须在施工时应充分重视安全,编制更加合理的支撑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马涛 《地下水》2012,(4):139-140
进行渠道改造是灌区提高水利用系数,保护输水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渠道防渗效果和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以外,还必须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混凝土的品质、配合比质量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收面、养护等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