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08篇 |
免费 | 6439篇 |
国内免费 | 76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38篇 |
大气科学 | 1528篇 |
地球物理 | 6252篇 |
地质学 | 30073篇 |
海洋学 | 3221篇 |
天文学 | 319篇 |
综合类 | 4731篇 |
自然地理 | 25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8篇 |
2023年 | 1115篇 |
2022年 | 1391篇 |
2021年 | 1411篇 |
2020年 | 1176篇 |
2019年 | 1368篇 |
2018年 | 954篇 |
2017年 | 915篇 |
2016年 | 1075篇 |
2015年 | 1302篇 |
2014年 | 2627篇 |
2013年 | 1739篇 |
2012年 | 2519篇 |
2011年 | 2512篇 |
2010年 | 2224篇 |
2009年 | 2348篇 |
2008年 | 2176篇 |
2007年 | 1783篇 |
2006年 | 1932篇 |
2005年 | 1719篇 |
2004年 | 1470篇 |
2003年 | 1521篇 |
2002年 | 1445篇 |
2001年 | 1479篇 |
2000年 | 1262篇 |
1999年 | 1103篇 |
1998年 | 1231篇 |
1997年 | 1198篇 |
1996年 | 1062篇 |
1995年 | 1074篇 |
1994年 | 921篇 |
1993年 | 847篇 |
1992年 | 918篇 |
1991年 | 778篇 |
1990年 | 656篇 |
1989年 | 498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67篇 |
1985年 | 68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1篇 |
1976年 | 15篇 |
1954年 | 15篇 |
1948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岩溶环境下生长的盐肤木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表现了一系列的旱生特征.表皮由一层排列致密的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覆盖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表面有表皮毛丛生.气孔着生在下表皮,陷入表皮以下.叶肉内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松散.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4:1.部分叶肉细胞中含有胶状结晶物质.叶脉中犀壁组织发达,木质部外纤维数量众多,在气腔周围有单宁结晶分布.这些特征表明,盐肤木采用以保护型为主的多种方式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为了研究通海盆地的地震动场地效应,在强地面运动的数值模拟计算中需要提供该地区的浅层速度结构模型.为此,在通海盆地开展了10 km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勘探和30个测点的面波联合勘探工作.综合本次探测结果与褐煤普查中的电测深和钻孔资料,得到了通海盆地的基岩埋深分布图.结果表明,在通海盆地中部,新生界厚度为100~300 m,整体表现出西南厚东北薄的趋势,盆地沉积层厚度变化明显受到小江断裂南段分支断裂的控制.浅层速度随深度分布表现出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盆地边缘的速度高于盆地中部. 相似文献
955.
郯庐断裂带内岩浆岩及糜棱岩的年龄及野外研究表明以中-酸性为主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走滑运动的晚期,岩石化学以富钾、富碱为特征;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强不相容元素;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来源于壳幔过渡带.带内岩浆活动明显受断裂带控制,走滑晚期的岩浆活动起源于地幔底侵、壳幔相互作用下的壳幔过渡带,在伊泽奈崎板块斜向俯冲、中国东部遭受区域性剪切-挤压的背景下出现.在此背景下中国东部发生了岩石圈减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已深切至壳幔边界的左行平移断裂系,从而诱发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56.
957.
958.
959.
通过薄片鉴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全岩和粘土矿物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结合埋藏史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环境的特点。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现象丰富,表现出不同成岩环境相叠合的特征,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着重利用不同成岩环境代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岩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3 000~3 200 m是碱性流体活动的重要深度。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在埋深过程中由浅到深大致经历了(弱)碱性(小于1 750 m)→酸性(1 750~3 200 m)→酸碱交替(3 200~4 000 m)→碱性(4 000~5 000 m)→弱碱性到弱酸性(大于5 000 m)多重成岩环境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成岩现象。埋深和温度是成岩环境变化的宏观主导因素,但并非绝对控制因素,局部流体性质的变化更能直接导致成岩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0.
总结了国内90多个热液型金及铜、银、铅锌、锑、钨等典型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液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该实用理想模型对于研究构造叠加晕法在矿区深部盲矿预测建立实用模型及在普查区建立预测参照实用模型均具有重要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