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37篇 |
免费 | 7523篇 |
国内免费 | 85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13篇 |
大气科学 | 1976篇 |
地球物理 | 6856篇 |
地质学 | 31138篇 |
海洋学 | 3876篇 |
天文学 | 281篇 |
综合类 | 3631篇 |
自然地理 | 43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9篇 |
2023年 | 1204篇 |
2022年 | 1666篇 |
2021年 | 1689篇 |
2020年 | 1332篇 |
2019年 | 1468篇 |
2018年 | 1049篇 |
2017年 | 1136篇 |
2016年 | 1249篇 |
2015年 | 1402篇 |
2014年 | 2389篇 |
2013年 | 1968篇 |
2012年 | 2511篇 |
2011年 | 2354篇 |
2010年 | 2154篇 |
2009年 | 2330篇 |
2008年 | 2246篇 |
2007年 | 1922篇 |
2006年 | 2054篇 |
2005年 | 1952篇 |
2004年 | 1858篇 |
2003年 | 1659篇 |
2002年 | 1696篇 |
2001年 | 1644篇 |
2000年 | 1345篇 |
1999年 | 1376篇 |
1998年 | 1327篇 |
1997年 | 1257篇 |
1996年 | 1266篇 |
1995年 | 1178篇 |
1994年 | 1106篇 |
1993年 | 888篇 |
1992年 | 949篇 |
1991年 | 789篇 |
1990年 | 780篇 |
1989年 | 561篇 |
1988年 | 139篇 |
1987年 | 115篇 |
1986年 | 70篇 |
1985年 | 58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35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1篇 |
1975年 | 10篇 |
196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初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和产状能提供有关地壳的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82.
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是地下水污染预测与评价的重要参数。根据分形几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推导出了与Campbell经验公式在形式上完全一致的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的预测公式。公式中的幂指数为介质孔隙分维和随机行走分维的函数,分别体现了多孔介质的静态性质与动态性质对其中水分运动的影响,但静态性质的影响是主要的,即导水率主要受多孔介质的结构控制。根据文献中报道的大量数据,利用笔者推导的预测公式计算得到的幂指数的统计值与试验测定的幂指数的统计值基本一致,说明推导的理论公式预测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是较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83.
张苗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2)
氡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张苗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氡同位素,放射性,环境在自然界,氡没有稳定同位素,只有三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22Rn、220Rn、219Rn。222Rn半衰期为3.825d,钍射气(220Rn)半衰期为... 相似文献
84.
通过金管冲铀矿床成矿构造背景和矿田构造的多尺度解析,系统论述了不同尺度的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结合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探讨了矿床的形成机制,以上研究反映了“构造场地准备→富铀岩体形成→成矿流体演化→成矿元素沉淀”这一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5.
86.
鄂东南地区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区域地震大剖面及MT资料,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对鄂东南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及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发育以基底岩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为主滑脱面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识别出双重逆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台阶式结构、对冲构造及反冲断层等典型构造样式;同时对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进行了探讨,提出志留系滑脱层之下的“原地体”具有变形相对较弱、褶皱宽缓开阔的特点,在后期拉张改造中受到上盘“异地体”的保护,应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构造内部发育的断层相关褶皱(如随阳构造)是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7.
我国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作为一平面应力问题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计算。将本区地壳看成是一不均匀的弹性板,根据各地区杨氏模量E、泊松比v和地壳厚度T的不同,组成12种材料区。全区被分成288个三角形单元。考虑了五种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这些边界条件分别反映了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对我国及邻区施加应力的相对大小。将计算得到的最大剪应力值与强震分布进行对比,将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进行对比,选择一种和实际符合得最好的边界条件作为可取的模式。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板块的作用力最大,大约是来自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作用力的两倍。 相似文献
88.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90.
在第五卷第一期的地球物理学报上,我们曾讨论介质的磁化率与包裹体形状的关系,但是对于介质磁化率与包裹体浓度的关系没有详细讨论。在本文中,将根据巳知的材料,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作为“介质的磁化率与包裹体形状的关系”一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