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852篇
海洋学   37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墨江金矿床厂组中下段硅质岩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岩石富集∑Fe和As 、Sb、Bi、Ga等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而相对贫AI2O3;稀土元素以总量(∑REE)低,负铈异常为特征,与热水沉积的硅质岩特征相似。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图解上,本区的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范围,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有趋近于正常化学沉积作用。利用硅质岩的氧同位素计算出它的形成温度为128-146℃。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测深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作的3维水下地形测量,探讨了测深数据的粗差剔除问题,提出了每秒测深数据的处理方法,有效剔除了测深数据的粗差。  相似文献   
93.
放射虫硅质岩对华南古地理的启示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虫硅质岩在中国南方及邻区广泛分布,有重要的古地理意义。按其时空分布,可分为南区及北区和东带。南区包括滇西、滇东南、桂西和桂南,主要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放射虫硅质岩。滇西硅质岩带南延至泰国和马来西亚,代表古特提斯主支。滇东南、桂西和桂南的硅质岩则指示古特提斯多岛洋的分支海盆。北区包括两广中北部、湘赣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主要为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硅质岩,标志当时扬子台缘与古特提斯洋连通的深水盆地。东带沿南海和东海外侧的岛弧分布,从菲律宾北巴拉望经琉球到西南日本内带,主要为中二叠世至晚侏罗世放射虫硅质岩,与古地磁证据一起指示了该期间华南南方一个低纬度的远洋盆地,可称为“古南中国海”。它的张开可能是中晚二叠世云开地体和中国东南部其他地方造山事件的原因,它的随后发展对华南东部三叠纪和侏罗纪古地理演化也有重大影响。晚侏罗世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的迅速北移,使“古南中国海"俯冲消减,导致东南沿海大规模的钙碱性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4.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北祁连山不同地质环境中的与火山岩相伴生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证明产于不同地质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特别是稀土元素总量w( REE)、w(Ce)/w(Ce*)、w(LaN)/w(YbN)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变化:从洋中脊→弧后盆地→岛弧→裂隙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中心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硅质岩的w( REE)、w(Ce)/w(Ce*)、w(LaN)/w(YbN)基本呈由小到大的规律性变化,w( REE)由7.64×10-6→8.20×10-6→23.74×10-6→28.40×10-6→69.41×10-6;w(Ce)/w(Ce*)由0.63→0.68→0.72→0.75→0.95;w(LaN)/w(YbN)由0.37→0.41→0.59→0.76→1.08。该研究成果为利用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判定古老造山带的构造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5.
青海省南部扎河地区金沙江缝合带中出露的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断片组成.对其中的二叠纪硅质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后发现,该地区的硅质岩SiO2含量在71.56%~88.24%之间,Al/(Al Fe Mn)平均值为0.64,MnO/TiO2平均值为0.74,ΣREE平均为138.51×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δCe为0.97~1.49,平均为1.14,无明显异常;(La/Yb)N平均值为1.85,(La/Ce)N平均值为1.08,与已知大地构造背景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其形成环境为陆间洋盆环境.因此,金沙江带不能作为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96.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一印支-燕山期构造改造型”铅锌矿床。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后期的构造-岩浆改造使基底成矿元素活化,沿同生断裂迁移、改造,最后在泥盆系中形成的扩容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提出了下一步扩大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微观内幕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探索在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的条件下开展深水扇系统的微观内幕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的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中能较好地由浅至深识别出多套地层(尤其是浅部地层)中存在的多种类型的深切谷、峡谷、水道,各有不同地质成因机制。能识别的典型扇体微观结构类型包括丘形体、席状体、水道化沉积及朵叶体等,往往分别指示某些特殊的沉积环境,并且最可能构成潜在的深水油气圈闭的良好储层。在二维地震资料条件下容易识别的深水扇系统微观内幕结构类型比较有限,在空间上追踪典型微观内幕结构也相对比较困难,但是若能全面认识区域构造及沉积背景,综合利用相关资料减少对地震反射结构解释的多解性,就有望对扇体的微观内幕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深化对扇体的地质认识,从而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8.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
安哥拉下刚果盆地吉拉索尔深水油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吉拉索尔油田位于西非安哥拉17号深水区块,水深1200~1400m,距安哥拉海岸150km。1996年发现,2001年产油,是安哥拉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深水油田。油田面积约140km2,地质储量约为15.5×108bbl,可采储量约7.25×108bbl,为轻质油。油田所在的下刚果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相应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层和热沉降期海相地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Bucomazi组湖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很好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主要储层为上渐新统—中新统河道充填浊积砂岩复合体,砂岩固结差,物性良好。吉拉索尔油田主要由几个河道浊积砂岩复合体叠置组成,其中夹几个薄层席状砂岩,复合体之间被海相泥页岩分隔。上覆第三系泥岩为其主要盖层。  相似文献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