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8篇 |
免费 | 964篇 |
国内免费 | 6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2篇 |
大气科学 | 212篇 |
地球物理 | 964篇 |
地质学 | 2756篇 |
海洋学 | 267篇 |
天文学 | 308篇 |
综合类 | 246篇 |
自然地理 | 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30篇 |
2009年 | 193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222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6篇 |
1965年 | 10篇 |
1961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初论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巨型矿床统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框架, 概括了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数字矿产工程的基本概念, 阐明了建立全球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必要性, 并讨论了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探讨了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巨型矿床统计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2.
深大涌水基坑具有特定的地质、水文和工程支护特征。以位于临湖泊滩涂场地深大涌水基坑工程为例,借助工程有限元模拟系统,对该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涌水对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涌水对大深基坑的工程结构稳定性影响状态,分析相应施工止控水措施。研究结果认为:深大基坑外土体形变不可避免地和水位有关,伴随水位减少,土体的降沉加速;涌水对围檩与立柱均有影响,涌水对现浇桩也有影响,但影响有限。为解决涌水破坏,可增加排水措施,适时选择双液注灌浆、沙袋背压等措施,能有效阻止渗水,避免损害继续扩大。研究结果可对同类基坑工程安全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54.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逆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2.上部地壳的反射很丰富,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3.下地壳的反射同相轴呈现短而有规律的分布,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4.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5.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38,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5.
56.
57.
深拖系统为达到预定的工作深度,必须有一根足够长的拖缆支持其工作。为保证所选拖缆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深拖系统设计的初步阶段能通过理论分析获得各拖缆要素对深拖系统运动的影响将具有重大意义。故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详细考察了缆重、缆阻力系数等系统要素对深拖系统运动的影响。这一研究可以为深拖系统设计时选择合适的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8.
南海深地震探测的重要科学进程: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深部地壳的结构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南海北部陆缘、南海南部陆缘、南海中部深海盆等几个海域,在探测技术上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expanding spread profile,ESP)、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3个阶段。特别是近20年OBS探测蓬勃发展,从南海北部、发展到南海南部、再到南海中部,从二维直线探测到三维网格探测。这些探测和研究得到了宝贵的深部地壳结构信息,为南海的形成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国产OBS的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而最新完成的深海盆三维OBS探测标志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非常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