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王芳  贺少辉  刘军  曹瑞琅 《岩土力学》2012,33(Z2):289-296
在盾构隧道基础上结合浅埋暗挖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地铁车站和盾构隧道施工之间的矛盾。北京地铁14号线试验段采用外径为10 m的土压平衡盾构修建,试验段上的车站结合PBA法(洞桩法)扩挖而成。综合运用预测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相关统计资料和规范,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盾构隧道结合洞桩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进行地表沉降分析。结合北京地铁车站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值和现有地铁车站地表沉降统计数据,提出较为合理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按照三级控制的管理方法,分级分步进行地表沉降控制,研究结果对指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2.
以西安地铁工程为背景,设计了穿越地裂缝隧道——地层动力响应试验模型,开展了地铁振动作用下穿越地裂缝隧道——地层相互作用的动力模型试验,揭示了地裂缝活动及地铁列车振动时对位于地裂缝处地层的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裂缝未活动时,隧道拱顶位置的加速度响应与拱底相比,其值相对较小,表明地铁列车振动引发拱底部的振动加速度,通过衬砌传递至上覆岩土体时,加速度发生了显著的衰减;当地裂缝上盘下降时,隧道拱底及拱顶测点产生的振动响应比地裂缝未活动时明显更为强烈。表明地裂缝的活动对隧道结构振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受地铁列车运行位置变化和地裂缝上盘下降的双重影响,地裂缝两侧土体振动加速度幅值有明显的差异,这会对隧道结构的振动特性造成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造成隧道衬砌的局部损伤或破坏。  相似文献   
973.
砂土中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土体三维形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盾构隧道开挖面前方失稳土体的形状是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及开挖面失稳风险评估的基础和难点。建立模拟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利用Handy拱效应理论,依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得出失稳土体破坏位置和形状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由于隧道左右两端的支承作用产生水平压力拱,使失稳土体存在一个极限边界,极限边界内垂直方向的土体移动产生悬链线形的最小主应力拱,失稳土体形状类似贝壳形。以南京地铁3号线浦珠路站-滨江路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作为算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74.
<正>近日,由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2014年通车地铁线路人防工程验收观摩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标准院")作为地铁6号线二期人防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了专题汇报,其自主创新研制并于该工程首次应用的滑轨式封堵板防护设备,在技术研发和实地效用方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得到了主管部门和专家的一  相似文献   
975.
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站体,施工难度较大,在站体上方或附近存在重要的建(构)筑物时,难度及风险则进一步增大。不仅如此,如在开挖深度内存在地下水,则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抽降,降水沉降与暗挖施工沉降相互叠加,无疑会加剧暗挖施工的难度及风险,为确保对暗挖施工沉降的实时管控,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上,合理分解降水沉降与暗挖施工沉降,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是一项非常科学、严谨和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76.
根据南京地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多年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内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指出影响南京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工程地质因素是盾构隧道的软土问题和矿山法隧道的水文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特别是长江河谷平原区软土,具有高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结构性强等特性,易导致隧道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穿越丘岗地区的矿山法隧道,一旦上游水源补给量超过正常值时,易导致隧道结构的衬砌逐渐抬升变形甚至引发运营中断事故。这一研究成果为南京地铁运营隧道结构变形分析提供了工程地质方面的理论基础,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控制变形,确保安全营运。  相似文献   
977.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软土深开挖引起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的变形特性,结合深厚软黏土地区某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了系统性监测及结果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地连墙成槽会引起邻近土体侧向位移,最大土体侧向位移值占基坑开挖期间土体侧向位移值20%左右;土体开挖期间南侧(桩基础建筑一侧)、北侧(浅基础建筑一侧)围护结构邻近土体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分别为0.091%H_e和0.120%H_e;y/H_e值(y为垂直连续墙方向上与连续墙的距离,H_e为开挖深度)小于0.92时,基坑开挖引起土体沉降值及沉降差较大;地表变形与浅基础变形较为接近,桩基础建筑变形值明显小于浅基础建筑变形值且嵌岩桩基础建筑变形值最小;邻近浅基础建筑及桩基础建筑均受到空间效应影响,在x/H_e值(x为平行连续墙方向上与端部的距离)小于1.5时,空间效应较为明显,x/H_e值大于2.0时,邻近建筑及围护结构邻近土体变形接近平面应变状态。  相似文献   
978.
针对上海地区流变性软土地基的特性及常规施工监测技术在时间域上所存在的观测数据局限和资料处理中的人为因素而影响成果的准确性,难以达到全面施工信息反馈、及时指导施工的目的。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从采集数据-数据处理-予测予报全自动监测的方法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监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79.
以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某项目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深大基坑工程开挖、复杂地下水环境、超高层建筑加载对紧邻地铁的影响,总结并提出了紧邻地铁建设项目具体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采用数值计算+SFIA联合技术,对建筑物上部结构加载引起的地铁变形进行分析,并与地铁长期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工程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能够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对紧邻地铁隧道的影响,数值计算+SFIA联合分析技术能够精准、有效预测地铁沉降变形,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对深圳市气象台在2004年5月8日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暴雨预报的分析,简要评估欧洲中心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