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9篇 |
免费 | 405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7篇 |
大气科学 | 167篇 |
地球物理 | 108篇 |
地质学 | 688篇 |
海洋学 | 61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84篇 |
自然地理 | 3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6
本文利用1985-1990年连续69个月的NOAA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以及时间序列分析,并且结合同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该文证实了在中国植被覆盖随时间的推移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降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73.
雅砻江谷底卸荷松弛现象与深厚覆盖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雅砻江河床覆盖层厚度多在30m以上,最厚可达51.6m。覆盖层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大,纵向上可明显分为3层,上、下部以正常河流相为主,厚度较薄;中部以洪积、崩积、坡积、湖泊沉积堆积与冲积混合堆积为主的加积序列,厚度相对较大。在谷底基岩面以下,岩体通常存在20m厚左右的卸荷松弛带,弱风化,具有透水性好,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力学性状差等特征,其潜在的工程效应是坝基渗漏。覆盖层深厚是第二层加积序列所致,谷底形成时间长,以致谷底有足够的时间卸荷松弛和风化。 相似文献
74.
75.
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分析与评价和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重要科学基础, 通过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获取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图是研究煤田火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度法、面向对象分类法和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法进行乌达煤田火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 总体分类精度为92.97%, kappa 系数为0.9155。该方法通过基于地表热辐射特征、热异常状况、地貌类型, 以及对生态系统扰动状况等的划分, 减少了地物信息的混淆度, 即通过提 相似文献
76.
深厚表土中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是一种新的矿井地质灾害.以往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没有涉及该问题.本文建议立井破裂工程地质勘察可划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提出了各阶段应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提出要进行模拟土与井壁相互作用试验,获得不同埋深土层与井壁相互作用的力学参数;提出在勘探阶段判断厚表土层中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的系统工作方法.最后给出了一勘察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77.
区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的空间格局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分析梧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总结其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 而后在引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的基础上, 对梧州市土地利用/ 覆盖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78.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境外投资、有偿转让使用与土地联产承包政策在广大城乡的推行,引致了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15%,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9%,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2%。与此相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相继发生,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件;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发生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水灾;2000年发生严重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及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2004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综合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其主因。一些案例研究表明,重建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制定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友好的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还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亚洲及世界生态环境的改良。 相似文献
79.
程滔;李广泳;陶舒;周旭;毕凯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3):103-107
提出了一种基于矢栅协同的地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在变化检测指标设计中,提出顾及遥感指数量化范围拉伸的变化发现算法;通过选取试验区,利用统计计算与空间叠置分析,提取出地表覆盖变化发生区域与变化类型信息,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方法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本底数据作为基础,可获得高精度的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能够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一种适用而有效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变化信息提取模式。 相似文献
80.
以中国甘肃省张掖地区为研究区,获取了2018年3月—10月间该地区的晴天GF-4卫星数据、7月30日的哨兵二号卫星数据以及该地区的SRTM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据,研究探讨基于多源数据的全特征土地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全特征的多源数据能够较好地实现土地覆盖分类,本研究区的分类精度达90.22%,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所提出的多源数据的全特征土地分类方法为后续高分系列卫星的综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