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徐良炎 《气象》2003,29(10):62-63
7月份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或接近常年 ,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 ;长江以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伏旱发展快 ,范围广。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江南、华南出现罕见的酷热天气 ;北方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有两个台风 (热带风暴 )在华南登陆 ,两广部分地区遭受损失。部分省 (市、自治区 )局部遭受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袭击。1 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本月降水量 ,东北大部、华北大部、西北东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一般在 1 0 0mm以上 ,其中江淮、黄淮大部以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黑…  相似文献   
262.
利用GMS-5卫星红外分裂宙通道和水汽通道资料反演晴空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同时利用探空站资料和地面站资料估算云天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将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得到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期间全天候的大气可降水分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融合技术可应用于确定大尺度或全球尺度的大气可降水分布图像。揭示了江淮流域1998年梅雨盛行期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充足的大气可降水是产生地面降水的必要条件,在某些动力条件的影响下,空中的大气可降水将部分地被转化为地面降水。给出了几种主要的降水类型,分析了相应的大气可降水条件及其特征,并剖析了产生降水的大气动力条件。结果显示,地面降水中心通常并非出现在大气可降水的高值中心区域而是产生在其下风方向的某一区域。  相似文献   
263.
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雁 《气象科技》1998,(4):33-38
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之一,也是中日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是利用在以淮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开展外场观测试验所获得的气象、水文、雷达、卫星遥感等加密观测和特殊观测资料,进一步了解东亚季风区(主要是江淮梅雨区)中尺度降水系统的能量与水循环过程,建立区域气候一水文数值模式及四维资料同化系统,提高梅雨的气候模拟能力。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外场观测试验按照项目计划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开始,8月对日结束(部分水文观测项目到9月15日),历时4个月,圆满地完成了观测任务。其中地面、探空、雷达、卫星、水文及多种特殊观测项目进行了加密观测,成功地观测到江淮及淮河流域地区梅雨爆发前后、梅雨期间以及第二次人梅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重要降水天气系统和过程,捕捉到季风雨带北移和南撤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影响江淮和淮河流域的几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与水文过程,尤其是多尺度梅雨云系条件下的中-β和中-γ尺度能量与水循环过程,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64.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研究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上年8-10月北太平洋中部关键海区(162.5~177.5°W,36.5~41.5°N)的SSTA存在持续高的正相关关系;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对应着一种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分布型,而关键海区正好位子其相关最显著地区;正是由于北太平洋大范围持续的海温异常引起了次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这也正是海温与降水具有很好相关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65.
淮河流域中强震活动区的地震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洪涛  刘欣等 《地震学刊》2002,22(3):36-40,48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提出了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266.
1961-2018年淮河流域热浪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  胡彦君  徐川怡 《地理科学》2021,41(5):911-921
利用淮河流域1961—2018年逐日最高气温与平均气温格点数据,在对基于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的热浪事件识别方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分析了逐年的热浪强度、烈度、频次、最长历时等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基于固定气温阈值的绝对热浪(>35 ℃)的多年平均强度为10.27 ℃、烈度为1.82 ℃,频次为1.3次;基于热浪指数的相对热浪多年平均强度为2.27、烈度为0.63,频次为1.0次。空间分布上,绝对热浪多发于流域西部除边缘山地的内陆地区(支流沙颖河流域),相对热浪多发于流域西南地区(淮河干流中上游),总体上流域东北部丘陵地区及东南近海地区的绝对、相对热浪均较弱(少);时间变化上,淮河流域的热浪事件具有显著的趋势性突变,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早期(约1982—1985年)呈减弱(少)趋势,此后呈增强(多)趋势。  相似文献   
267.
中國之物候     
物候之觀察,我國起源甚早,詩豳風七月之"春日載陽,有嗚倉庚"及"四月秀葽,五月嗚蜩"等(1),皆物候紀述之最古者。夏小正、禮记、呂氏春秋、淮南子、易緯及逸周書諸書,更詳記物候(2),分節氣之早遲,以為耕作之準則。歐西之物候學,早在希臘時代已略具端倪,自十八世紀而降,且成為研究之科學(3)。顧我國古籍中所載者,已曆時數千年,古今氣候有異,南北地域亦殊,自未可實用於今日之全國,唯有施行普遍觀察,探求物候之變遷,庶可從事新月令之制定也。近年物候之調查,自民國国廿三年起卽由中央農業實驗所各地農情報告員觀測记載,選定之物類,植物凡廿一類,動物有九種,觀測之標準植物為發芽、葉盛、始花、盛花、果熟及落葉;動物則為始見、初嗚及絕見。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三月之紀錄,業經盧鋈君撰有"物候初步報告"一文(4),本篇乃赓续盧君之作,将逐年各地所記  相似文献   
268.
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统计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20 个水文站点1956-2010 年日径流量观测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游程检验、趋势检验和Mann-Kendall 检验法分析年最大日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年最大值法(annual maximum,AM) 和超门限峰值法(peaks over threshold,POT) 抽取径流序列样本, 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GEV) 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 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规范化样本进行拟合,分析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956-2010 年,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的研究站点中,10 个站点的年最大日径流量有减少的趋势,另外10 个站点有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极端径流事件大多发生在20 世纪60、70 年代,且以汛期居多。淮河流域的极端径流主要来自淮河干流、淮南山区和伏牛山区。使用Kolmogorov-Smirnov (K-S) 法检验发现,GEV和GPD分布分别能较好的拟合AM和POT序列。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平均超出量函数图法和超定量洪峰法三种方法选取阈值,对于淮河流域的极端径流事件模拟而言,百分位阈值法较好。  相似文献   
269.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快速定量评估的RSMSobol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模型不确定性量化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可以有效识别关键参数,减少模型率定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优化效率。然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定量评估参数敏感性已成为当前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优化的瓶颈。针对传统的全局定量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多参数复杂水文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 建立非参数响应曲面(称为代理模型),再结合基于方差的Sobol 方法,建立了基于响应曲面方法的Sobol 定量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RSMSobol 方法),实现复杂模型系统参数敏感性的快速定量化评估。本文选用淮河流域的日尺度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进行实例研究,采用水量平衡系数(WB),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NS) 和相关系数(RC) 三个目标函数综合评价模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RSMSobol方法在实现定量全局敏感性分析的同时降低了模型运行时耗,提高了模型评估效率,且与传统定量方法Sobol 方法具有同样的评估效果。该方法的有效应用为大型复杂水文动力模拟系统的参数定量化敏感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为模型参数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70.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