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本文分析了淮河流域1980~2006年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全流域综合用水水平进行了评价,对流域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与国内北方缺水地区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用水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国内外的比较,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将稳步提高.考虑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流域工业化、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对未来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用水变化趋势做出了判断,认为在2020年以前,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量仍然呈现低速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42.
淮河流域典型地面水热通量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1998年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加密观测(HUBEX-IOP)获得的资料,用三种微气象方法计算该地区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状况,比较了不同方法所估算结果的异同,并以梯度法的资料为主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梯度法估算的潜热通量与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的估算值比较接近,与涡度相关方法估算的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感热通量和波文比在梅雨(6月28日~7月4日)前较大,在后期较小.大部分辐射能用于地面蒸发.  相似文献   
243.
淮河流域2016年汛期洪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预报大流域降雨径流与洪水是非常复杂的预报难题。本研究建立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模型对复杂大流域的洪水预报进行预报试验。模型采用中央气象台格点化降水预报产品作为预见期内降水,驱动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进行洪水预报。选择新安江水文模型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基于扩散波与柱蓄和楔蓄理论建立Muskingum-Cunge水位流量演算模型进行具有行蓄洪区的复杂河系洪水预报。以淮河鲁台子站以上流域2016年汛期洪水为例,将构建的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模型进行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精度,应用格点化降水预报产品考虑预见期内降水预报的洪水预报对于不考虑预见期降水预报,洪水预报预见期得到一定的有效延长,对同类流域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4.
245.
淮河流域冬小麦水分亏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张浩 《地理科学》2013,(9):1138-1144
统计研究区域4个小麦种植亚区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冬前生长期、越冬期、返青-抽穗期、灌浆-成熟期的水分亏缺率,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 a来,淮河流域冬小麦水分亏缺率的空间分布受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由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纬向分布;冬小麦水分亏缺率的年际变化趋势虽然不明显,但各区域水分条件最好和最差的生长时段并存于同一年代中;4个冬小麦种植亚区中以淮河流域北部平原冬麦区和东北丘陵冬麦区在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特别是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水分亏缺严重,对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46.
罗连升  徐敏  梁树献 《气象》2018,44(8):1073-1081
根据1961-2015年淮河流域170站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的年际关系存在不稳定性,两者11年滑动相关在1979年出现一次突变,1961-1979年两者为明显的负相关,1980-1992年为正常阶段,1993-2015年为明显的正相关。文中主要讨论两个明显相关时段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1961-1979年时段和1993-2015年时段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是相反的,而且1993-2015年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淮河流域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不如1961-1979年时段。厄尔尼诺事件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拉尼娜的影响不明显,两者的影响表现出不对称的特点。1961-1979年期间厄尔尼诺发展(衰减)年夏季亚洲大气环流配置有利于南北气流在淮河流域上空汇合(辐散),使得流域降水偏多(偏少),而1993-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则相反。  相似文献   
247.
通过对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禹会村典型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ABYT2004探方厚150 cm剖面的27个样品的磁化率、Rb/Sr、粒度和重矿晶体形态等多环境代用指标,以及遗址周围地貌形态演变的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全面提取4.5-4.0 ka BP龙山文化时期的环境演变信息,探讨环境变迁对该区龙山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1)4500 a BP气候湿润.淮河流域处于高水位,遗址及周边被水淹没,遗址考古学文化尚未出现;(2)4500 a BP开始气候趋向干旱,淮河及其支流水位开始下降,龙山文化开始出现和发展;(3)龙山文化中后期环境开始趋向暖湿,降雨量增加,河流水位开始上涨,洪水灾害频发,至4100 a BP前后是淮河流域洪灾发生的高峰期,这是大禹治水史实的客观前提;(4)4100 a BP后的龙山文化晚期气候开始向冷干过渡,河流水位下降,遗址区农业生产受到制约,龙山文化迁移消失.  相似文献   
248.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49.
薛滨  姚书春 《地球》2021,(1):66-69
说到中国五大淡水湖,几乎人人知晓,它们是长江、淮河流域从西向东分布的五个面积巨大的淡水湖泊,有的面积甚至达到数千平方千米,如鄱阳湖、洞庭湖。不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面积达4000多平方千米的超级大湖,现在的五大湖跟它比可是小巫见大巫,它就是地处南京以南的丹阳湖。近千年间,这个古湖竟谜一般的消失了,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将从相关历史记载和地质资料中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50.
1960~2014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怀军  潘莹萍  陈忠升 《地理科学》2017,37(12):1900-1908
基于淮河流域3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极端气温、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近55 a来,冷极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暖极值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日较差(DTR)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与最低气温的增加幅度比最高气温大有关;总降水量(PRCPTOT)和强降水日数(R10,R20)表现为缓慢下降趋势,1 d最大降水量(RX1day)、连续5 d最大降水(RX5day)以及降水强度(SDII)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 空间变化上来看,霜冻日数(FD0)、冷夜日数(TN10p)、热夜日数(TR20)和暖夜日数(TN90p)在流域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显著,而降水极值在全流域未表现出一致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在全流域均不显著; 基于流域当前气象站点数据,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变化趋势未表现出高程相依性; 流域大部分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变化趋势介于中国南北方流域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南北过渡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