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才 《水文》1993,(5):48-52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天气图、省区城图、水文站降水及雷达回波资料,对1991年6月12~14日发生在豫南淮河流域的大暴雨过程,除进行天气背景、水汽条件、气象参数分析外,重点对雨团和中尺度系统(辐合线、能量锋)活动作了中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意义的征兆,为做好短时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3.
本文根据长江,黄淮流域1840年以来历史和实测的洪涝灾害资料,从物理成因和数理统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在1997年及其前后的优势期附近,长江,黄淮流域很有可能出现一次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94.
张世旺  赵国宣 《水文》1996,(6):62-63
淮河流域沙河中汤站“925”暴雨洪水分析张世旺赵国宣(河南省平顶山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流域概况中汤站是沙河最上游的一个站,控制流域面积485km2,距河源34.5km,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900~200m,多为山地。地表岩性主要为粗粒斑状花岗岩,河...  相似文献   
195.
淮河流域的降水异常容易导致旱涝灾害。本研究从降水位相变化的角度,对淮河流域春夏季降水规律作了分析。在近50 a中,春夏季降水持续偏多的典型事件发生频次较多,强度较大。1960年代初期—1970年代末期和2000年代的两个时期内发生降水位相变化的站次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在近几年则显著增加。通过S-EOF分解,第1模态代表春、夏季降水持续同位相变化,其时间系数在近年来持续上升;第2模态为春夏季降水反位相变化特征,此模态的时间系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冬和春季,当赤道太平洋持续发生El Ni1o事件,南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春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弱,春夏季中国东部850 hPa均存在南风异常,有利于淮河流域春夏季降水持续正位相变化;持续负位相年则反之。当春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强(弱),夏季位置偏南(北);中国东部沿海春季海温偏低(高);春夏季间中国东南部850 hPa经向风由北(南)风异常转变为南(北)风异常,可能会导致春季降水负(正)位相—夏季正(负)位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6.
朱国仁 《水文》1998,(1):53-55
淮河流域降水特性分析朱国仁(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1水汽来源及主要降水天气系统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方雨量丰沛和北方干旱少雨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末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近本流域,且比较稳定,来自西南印度洋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  相似文献   
197.
TOPKAPI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淮河流域洪水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刘志雨  谢正辉 《水文》2003,23(6):1-7
TOPKAPI模型是一个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模型。对TOPKAPI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植物截留、降水下渗、土壤水深层渗漏、地下径流、河川径流等计算模块,并对壤中流计算模块作了相应的调整,将TOPKAPI模型改进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分布式流域水模型。采用因特网(Internet)上免费提供的数字高程、土壤和植被类型等网格资料,选用流域面积约为10000km^2的中国淮河息县以上流域,应用改进后的TOPKAPI模型进行了洪水模拟,模型成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8.
2003年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期间低纬环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媛媛  李锋  矫梅燕 《气象》2004,30(2):25-29
利用NCEP NCAR提供的OLR和气象要素场再分析资料 ,对 2 0 0 3年 6~ 7月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期间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以及热带低纬地区环流的异常特征及其对梅雨暴雨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暴雨期间 ,长江流域附近地区维持准稳定的比常年明显偏强的南风带 ,北方冷空气亦比常年偏强 ;三次强降雨过程 ,低层均表现为稳定的强南风与阶段性增强的偏北气流的经向辐合。三次强降水过程中有两次 ,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异常环流分析表明 ,淮河流域强降雨时段 ,东南亚季风和南海季风异常偏弱 ;赤道西北太平洋地区东风气流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强。诊断分析认为 ,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对流活动比常年同期偏弱 ,80~1 1 5°E地区越赤道气流比常年异常偏弱 ,可能是西南季风异常偏弱原因。而偏强的WAKER环流可能是西北太平洋地区低纬地区东风异常偏强的原因。另外 ,印度尼西亚地区低层气流辐合异常偏强有利于副高的稳定和加强 ,进而使我国东南部地区长时间维持强异常偏强的东南气流 ,从而为淮河流域的持续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来自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相似文献   
199.
2003年夏季中高纬度环流与淮河流域降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振淞  王永光  许力 《气象》2004,30(2):30-33
研究了 2 0 0 3年夏季中高纬环流特征以及乌拉尔山、鄂霍茨克海和贝加尔湖三个地区阻高指数逐候的变化情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东亚中高纬出现“双阻”形势 ,造成淮河流域持续一个多月的集中强降水 ,但是在 7月底 ,鄂霍次克海阻高再度建立并持续 ,致使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南 ,所以雨带的位置也未能北移。因此 2 0 0 3年夏季主要雨带维持在淮河流域  相似文献   
200.
刘开磊 《水文》2023,43(2):115-119
降雨量及其演变规律是表征区域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区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区域供用水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为充分了解近年来淮河流域降雨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1956—2020年淮河流域141个雨量代表站逐年降雨量资料,对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研究。研究表明:(1)淮河流域降雨量呈现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年均降幅约0.55 mm;(2)不同时期降雨量的周期性特征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7年尺度的次周期逐渐消失、2年尺度主周期逐渐加强;(3)地区间降雨分布不均、降雨变异系数Cv差异较大,其由南向北,降雨量由高于1 600 mm逐渐递减到不足600 mm、Cv指标则由0.17增长到0.3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