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在对研究区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原理和方法,深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对煤与瓦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演化对煤层的控制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对煤层展布、埋深和煤体结构等三个方面:研究区主煤层瓦斯含量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南部最高”的展布格局,是印支期未至燕山早期的北西西向的逆冲推覆.以及后期喜马拉雅期不均匀沉降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通过生成遗址点的Thiessen多边形,结合应用小多边形的概念及理论,综合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聚集状况以及该地区在石山子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状况、生存环境及交通等特征。结果表明:用Thiessen多边形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确定聚落中心,并合理推测史前时期农业、生存环境和交通等人地关系状况。从石山子到龙山文化时期,小多边形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聚落聚集程度和文化交流水平的提高,大汶口和龙山文化时期淮北平原中部明显是区域内聚落的中心,且多边形中心到边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先民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及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淮北平原史前文化发展受环境变化影响,从石山子到龙山文化时期,气候条件逐渐趋于干旱,沼泽萎缩,气温变化不大,这种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先民的生产生活,不仅遗址和小多边形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在平原中部和淮河干流沿岸地区出现了多个遗址群和聚落中心,史前文化蓬勃发展,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从小多边形的分布方向也可以推断出西北—东南向古水系对淮北平原史前遗址之间的交通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有近2/3分布于淮北平原.该土壤自动调节水分的能力差,易旱,易涝,易渍,并且常常是这三种灾害交替发生.砂姜黑土的土壤特性对于该区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挖掘该土壤的生产潜力,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本文就砂姜黑土的发育、区域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旱涝渍害的形成关系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土壤的整治改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4.
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油、棉生产基地之一。灌溉水资源及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依据目前淮北地区,水环境的现状及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灌溉水资源及环境的要求,从:1.灌溉水资源状况;2.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3.区域地下水均衡;4.水污染等4个方面,探讨了淮北平原灌溉水资源及环境的潜在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
我国“红层”分布广泛,“红层”成分复杂和结构特殊,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以淮北矿区信湖煤矿82采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试验,从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特性和水理特性4个方面研究了淮北古近系“红层”工程地质特性,基于古近系“红层”工程地质特性,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红层”潜在诱发灾害工程地质模型,提出了9个指标作为“红层”潜在诱发灾害的主要地质因素,对信湖煤矿82采区“红层”诱发矿井地质灾害进行了不良工程地质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红层”以泥岩为主,抗压强度低,微观结构较差,稳定性差,含大量的亲水矿物,具有较强的亲水膨胀和崩解性。整体上,82采区范围内古近系“红层”覆岩结构相对稳定,“红层”诱发矿井地质灾害隐患易发生程度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加,其中:南部及东南部和采区范围内断层附近灾害隐患最强,西部局部地区较安全,中部及北部大部区域内较危险。  相似文献   
26.
淮北花沟西井田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环境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件煤样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分煤层、分类型(稀土元素、环境意义微量元素)讨论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各样品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矿物质中,稀土元素含量均呈正常质量分数水平分布,各煤层的稀土元素分布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受陆源影响的煤,ΣREE含量高,稀土元素主要由陆源物质继承而来。受海水影响的煤,ΣREE含量低,分布模式具有海水性质。形成后受河流冲刷的煤,灰分增加,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增加。该研究成果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7.
通常表示干旱现象的特征是: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比正学年分偏少的量,本文则把干旱指数法,降水距平法和降水频率分析法作为最基本的方法,对1994年安徽淮北的旱情进行分析,取得了符合实际的成果。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淮北煤田航磁异常的分析、解释,得出了煤田中隐伏构造带和隐伏火成岩分布等方面的地质信息,验证了已知地质体的存在,并预测出未知地质体的可能分布范围。对淮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煤田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郑三元  王振龙 《地下水》1996,18(3):97-101
本文从地下水资源动态转化与供需平衡的角度,以开采量、农田除涝防渍及机井水泵吸程水位为约束条件,井灌区灌溉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井灌经济模型,优化计算了作物种植组成及充分、非充分灌溉供水保证程度,对井灌工程进行了财务经济分析,提出了经济井径、井深、经济井距等井灌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0.
淮北平原汾泉河流域水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仁  王玉太 《水文》1989,(1):12-18
本文以淮北平原的汾泉河流域力试点,分析研究了平原坡水区的水文特性,提出了一个平原流域水文模型。模型的特点是:产流部分能模拟表层超渗和蓄满两种产流方式;汇流部分用两个非线性系统分别模拟表层水和地下水的汇流,其中地下永的非线性汇流概念性模型是建立在乎原河网特征基础上的,并认为传统的地下水线性响应的假定,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平原地区不再适合.该模型在汾泉河流域应用成功,可作为水文分析计算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