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21.
王发信  柏菊 《地下水》2014,(5):51-53
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分析及作物年景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安徽省淮北平原37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构建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风险,评判农业气候年景。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单要素各生育期适宜度均为灌浆-乳熟期较高,返青-拔节期较低,其中降水适宜度分蘖期最低;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高、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水分是冬小麦生长的限制因子。气候综合适宜度灌浆-乳熟期最高,分蘖期降水适宜度最低,并且其序列变异系数大,常遭遇秋冬连旱,引起产量波动;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呈东高西低分布,淮北中东部较高,而淮北西部及沿淮地区较低,冬小麦生产风险相对较高。1961-2016年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线性增大趋势显著,降水适宜度线性趋势不明显,而日照适宜度呈显著的线性减小趋势;综合来看,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无明显线性增减趋势,空间上淮北东部略有增大,而西部及沿淮地区略有减小,气候风险增加。淮北平原多数年份气候适宜度适中,适宜性偏差年发生概率高于偏好年。基于气候适宜度评判冬小麦气候年景等级,评估结果与实际产量增减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农业气候年景模型评估精度能满足业务服务需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湿地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湿地公园在维持生态平衡,提高鸟类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3月-2023年2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淮北平原地区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鸟类调查,通过对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类学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4个维度多样性指数以及鸟类生态类群的分析探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的时空分布格局。本轮调查共记录鸟类153种共26107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2种。结果表明:春季功能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在湖泊、防护林和绿化带3种生境之间差异显著,夏季湖泊生境中物种丰富度(24.67±0.94)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85.14±52.57)显著高于绿化带和防护林,秋季功能丰富度(8.24±0.90)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35.34±37.12)在湖泊中均最高,冬季湖泊香农-威纳指数(2.31±0.03)、功能丰富度(3.73±0.77)显著高于绿化带和防护林2种生境;绿化带生境中,多个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在冬季均达到最低水平,湖泊生境冬季的物种丰富度(25.00±0.82)、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0.84±0.01)在冬季最高,夏季系统发育多样性最高;防护林生境中物种丰富度(22.67±2.87)在秋季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单次调查中发现并记录青头潜鸭(Aythya baeri)15只,超过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该物种种群数量的1%,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结果显示秋季为该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季节,湖泊生境为该湿地公园的重点保护区域,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对迁徙及越冬水鸟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应进一步加强鸟类监测,提升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4.
深层地热水是矿井地质灾害的警示因素,探究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对矿井水害和热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淮北煤田青东煤矿深层地热水为研究对象,采集同水平(-585 m)的13个地热水样和11个非地热水样,对比分析两类水体离子特征差异,探讨地热水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及控制因素,同时收集矿井各突水含水层水样共31个,基于F...  相似文献   
125.
淮北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测试了淮北煤田6、3煤层1个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1个样吕的平均ΣREE为81.9535ug/g;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具Eu负异常的“V”型曲线。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与灰分、陆源碎屑的元素(Si、Al、Ti、Cr、Co、Ni、Th、Ta、Sc和Rb等)的关系密切,而与海相元素(Ca、Sr等)关  相似文献   
126.
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以及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的关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环境有影响的Ba、Co、Cr、Cu、Mo、Th、V、W、Zn、Ti元素在研究区煤中相对富集,Al、Ti、K、Na等元素与灰分有较好的相关性,Ca、Mg、Fe和灰分的相关性较差,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且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说明煤中伴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127.
淮北平原地处中国南北方过渡的关键带,该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为中国南北方过渡带古气候环境演化提供重要信息,而且能为构建中国晚新生代从东到西完整气候环境格局提供东部关键地区记录.但目前该区域晚新生代长尺度的气候环境记录非常缺乏.本文利用淮北平原HN钻孔沉积物岩性、粒度、磁化率、色度等分析结果,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  相似文献   
128.
淮北煤田位于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带前缘和外缘带。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淮北煤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以宿北断裂为界将淮北煤田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分区,北区构造线总体走向近SN-NNE,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展布,以逆冲断层为主,发育侏罗山式长轴褶皱;南区构造线走向NNW和NNE,以正断层和开阔短轴褶皱为主。②北区处于徐宿推覆构造主体部位,萧县背斜及其以东地区为上盘推覆体,萧县背斜以西地区属上盘推覆体;南区以西寺坡断层为界,该断层以东地带位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东南末端,属推覆构造上覆系统,西寺坡断层以西地区为推覆体下伏系统。③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后,淮北煤田至少经历了3期较大的构造事件,即印支期近SN方向的挤压,形成近EW向断裂构造为主;燕山早期NWW-SEE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徐宿弧形构造;燕山晚期NNE-SSW方向挤压,在煤田内形成大量NNE-SSW方向正断层。  相似文献   
129.
为探讨岩浆蚀变作用对煤层中锑赋存特征的影响,系统采集安徽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煤层侵入岩和全煤层样品共12个,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样品中Sb含量,并对煤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表现为超低挥发分,中等灰分,特低硫的特点,煤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存在。受岩浆热液影响,煤中灰分增加,挥发分减少;岩浆蚀变煤层中锑明显富集,算术平均值达到10.48 mg/kg,且侵入岩上方煤中Sb的平均含量明显增高,煤岩接触带位置Sb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3.93 mg/kg);岩浆蚀变煤中的锑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形式存在(相关系数r为0.74),有机硫与煤中Sb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0)。岩浆侵入作用导致卧龙湖煤矿煤的煤质特征及煤层中锑的赋存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特殊地质作用下煤中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淮北市土壤地质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及评价结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兵 《地下水》2020,(3):111-112
基于淮北市土壤环境质量数据资料的获取情况,选取As、Cd、Cr、Hg、Ni、Pb6种污染物作为土壤污染的典型元素。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土壤环境基本容量计算数学模型,对土壤单元的基本容量进行计算,并最终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区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的土壤环境容量以高容量区和低容量区为主,Hg、As的土壤环境容量部分处于超载区内,其中As土壤环境容量有5. 2%处于超载,Hg土壤环境容量有4. 5%处于超载,主要位于市区、村庄、河堤等地;而As、Hg、Ni土壤环境容量部分处于警戒区内,警戒区主要分布农田、塌陷区、河堤等地,分布范围与超载区较接近。在超载区和警戒区内规划建设居住区不利于人体健康。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地质环境保护乃至城市安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