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743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王琦  姜霞  金相灿  徐玉慧 《湖泊科学》2006,18(2):120-126
采用EDTA螯合剂法和不同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中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各组分磷及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分布,探讨了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释磷潜力和生物可利用磷的来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总磷、无机磷和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分布差异较大,且与各湖的营养水平相一致.有机磷含量与有机质和含水率显著相关;沉积物中Fe-P和Ca-P对生物可利用磷的贡献较大,这部分磷具有较大的潜在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82.
采集未破坏沉积物结构的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室内41 d的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过程对间隙水中NH_4~ -N和PO_4~(3-)-P的浓度的动态影响,分析了沉水植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磷释放通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增加,上部0-5 cm沉积物垂向各层间隙水中NH_4~ -N含量呈逐步降低,表现出沉积物-水界面氮的释放通量与沉水植物生物量存在负相关性;而间隙水PO_4~(3 )-P含量则随沉水植物生长呈单峰型变化,磷释放通量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初步反映沉水植物在沉积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吸收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3.
不同环境下镉对小球藻吸收磷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配制的污水中进行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不同pH值下,镉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悬浮和固定状态下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验所设的各光照强度内,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4~10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12~16μg/(h.个);而相同的镉浓度下,在不同的pH范围中,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1.9~9.4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5.7~12μg/(h.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镉总体上降低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其中使悬浮藻普遍下降40%~60%,而固定处理使藻受镉的影响较少,至多下降10%~20%,但在个别光照强度下镉反而促进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不同pH值时,无论悬浮态还是固定态,镉在大多pH下使小球藻的磷吸收速率下降20%~30%,固定处理并没有减少镉的影响,同样在个别pH下镉促进了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84.
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GIS技术、模型模拟、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人类扰动剧烈的九龙江西溪流域开展河流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溪表层水磷浓度和沉积物TP含量在空间上都呈下游较高、上游较低的分布形态;此类TP含量处于143至1516 mg·kg...  相似文献   
85.
针对碎软煤层空气定向钻进存在空气螺杆马达降温润滑, 煤尘降尘处理和孔内煤层出水处置技术需求, 在分析钻渣运移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集成稳定高效发泡、“机械+泡沫”复合排渣和“空气+泡沫”复合钻进等关键技术, 配套定向钻机、泡沫发生灌注系统、空气螺杆马达、异形钻杆和随钻测量系统等关键装备, 开发了碎软煤层空气泡沫复合定向钻进技术。在安徽省宿州市某矿开展了应用试验, 在出水碎软煤层中顺利施工了主孔深度232 m顺煤层定向钻孔, 与应用空气定向钻进技术施工的2个钻孔相比, 成孔深度分别提高了97%和105%, 显著提高了顺煤层定向钻孔成孔深度, 增强了碎软煤层瓦斯抽采效果, 同时达到了降温润滑空气螺杆马达, 降低孔口返出煤尘目的, 可为碎软煤层定向钻孔施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低磷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对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初始体质量(5.07±0.02)g的松浦镜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其中4个实验组在低磷(NaH_2PO_3质量分数1.5%)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0.5%、1.0%和2.0%的谷氨酸(Glu),分别为G0、G0.5、G1.0、G2.0组,同时以正常磷饲料(2.0%NaH2PO3)为对照(C组),实验周期为8周。【结果】G1组前肠和后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G1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G0、G0.5和G2组,C和G1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C和G1组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各组间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 0.05)。各添加组的松浦镜鲤幼鱼前肠和后肠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G0组,且前肠的皱襞高度与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C组后肠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G2组前肠的绒毛宽度与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的松浦镜鲤幼鱼前肠的绒毛宽度显著低于C组(P0.05);中肠和后肠的绒毛宽度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各添加组的松浦镜鲤幼鱼前肠的基层厚度与C组比没有显著差异(P 0.05)。中肠和后肠的基层厚度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添加Glu组的前肠绒毛高度及密度均显著增加,且排列整齐。【结论】低磷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可以增加松浦镜鲤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并改善肠道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87.
氮和磷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生命元素,在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叶面积指数与冠层氮、磷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不同植被类型(箭叶锦鸡儿、高山吉拉柳、金露梅)及不同放牧处理(羊群、牦牛,未放牧)条件下灌丛群落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叶片氮积累量(TFN)、叶片磷积累量(TFP)比较发现,在整个亚高山灌丛群落中,LAI与TFN和TFP之间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TFN和TFP比值的变化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叶片的生长都受到N、P的共同限制,只是随着LAI的增加,高山吉拉柳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箭叶锦鸡儿主要受到磷素的限制,而金露梅则受到N、P的共同限制;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单位面积LAI对应的TFN的值较高而TFP的值较低,说明动物通过对植被的啃食可能会改变群落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磷的摄入。LAI、N、P之间的耦合关系表明了亚高山灌丛群落的LAI在物种组成、放牧和冠层密度上存在差异,但仍然受到N和P的约束。研究结果有利于探索水分限制条件下祁连山灌丛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与养分元素之间关系,对于研究干旱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8.
通过研究磷在海洋柱状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结合沉积物表面电荷性质以及磷形态分析,考察了我国东部陆架海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所研究海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明显分为快慢两段,48h后吸附可达到平衡;吸附后的磷主要为可交换态磷,吸附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交叉型模式描述,在磷初始浓度较低时,沉积物对磷存在解吸现象;沉积物对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较为复杂,受自身性质影响较大;盐度增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9.
The effect of dietary phosphorus on the growth and body components of juvenile Synechogobius hasta was determined.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dietary phosphorus (0.63, 0.77, 0.93, 1.06, 1.22 and 1.36) were tested by feeding the fish (body weight, 15.81 g ± 0.32 g; 20 individuals each group; 3 groups each percentage) at a surplus of 5%–10% above satiation for 35 d. Dietary phosphoru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feed intake, feed conversion ratio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e. Nitrogen ...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胶体磷在河口海区随盐度变化的趋势,并将其与颗粒态、真溶解态磷随盐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胶体态磷在河口的行为与颗粒态磷和真溶解态磷二者的异同.探讨磷在颗粒相,胶体相和真溶液相之间的分配及其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研究胶体磷在河口海区中的迁移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相中总磷、有机磷和活性磷浓度由河端向海端降低,表明陆源输入是其主要来源.胶体有机磷占总磷比例随盐度增加而下降,表明有机磷受胶体去除过程的影响较明显,胶体磷在河口海区的浓度变化趋势及胶体中有机磷和活性磷的比例都与真溶解相接近而与颗粒相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