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1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961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786篇
地质学   3104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白云石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解释“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前人对微生物白云石成因研究侧重于微生物对未固结沉积物的改造,即有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这与实验室中以微生物为媒介形成的“有机原生白云石”在成因机理上存在差异。笔者将微生物白云石机理引入湖相原生白云石成因解释中,认为在湖水—沉积物交界处也会发生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石沉淀,即有机原生白云石。湖水与沉积物交界处的微环境存在明显区别,总体可分为有氧和缺氧2种亚环境,不同亚环境中生活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根据湖泊亚环境特性和微生物种类及其在白云石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区分出细菌有氧氧化模式、硫酸盐还原模式和产甲烷模式3种微生物白云石模式。不同模式对应于不同的湖泊环境: 细菌有氧氧化模式主要发生于有氧、高Mg/Ca值的咸水/盐湖环境;硫酸盐还原模式主要发生于缺氧、高Mg/Ca值的咸水/盐湖环境;产甲烷模式主要发生于缺氧、低Mg/Ca值的淡水/咸水湖环境。另外,还探讨了pH值变化、SO42-的存在和硫化物对镁水合物脱水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白云石沉淀的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石模式的深入认识,将为湖相白云石成因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32.
天然气在地质体中运移过程中留下示踪痕迹,通过化探的方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或井下地球化学效应,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地质资料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3.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损害机理以及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与成熟的碎屑岩储层保护技术相比较,分析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4.
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机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电磁卫星所观测到的地震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机制,即电磁异常如何从岩石圈穿过大气层耦合到电离层及其以上空间,目前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大量有关地震岩石圈异常的机制研究,力图从卫星地震电磁异常的源头—岩石圈地震来获得相关认识.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包括:地表变形、水位变化、悬浮薄雾、超低频(ULF)电磁异常、山脊或山顶发光闪电、卫星红外图片大范围数度温度异常、磁场高于地磁偶极场的0.5%、电离层等离子体密度变化、动物奇异行为等.人们提出了许多试图解释各种异常现象的假说,如热耦合假说、气泡运移假说、边界位错充电假说、离子空穴运移假说等.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上各种假说提出的基础、物理机理以及异常现象解释的探讨,促进对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现象机理认识,从而为地震电磁异常的正确认识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935.
通过对我国建筑结构用钢在拉伸和压缩两种方式下的恒载升温试验,进行了5次受拉试件和2次受压试件的对比研究,根据试验中材料的各自变形规律,对其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材料屈服的定义出发,给出了恒载升温拉伸试验中的参数(对应温度下的临界荷载水平),并与恒载升温压缩试验中的参数项进行了对比,指出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的高温屈服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在钢结构建筑的耐火设计中应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36.
地震导致的砂土液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据此 ,提出了评价砂土液化危险性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是以液化指数为变量的多因子判别分析方法 ,不确定性方法是概率分析法 ,即用概率密度函数判断砂土液化灾害的期望损失值。  相似文献   
937.
盘锦市为地质灾害非易发区,但沙土液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也是市域内常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对高层建筑物及地下水的安全具有巨大的潜在危害。按照市政府《关于全市开展2012年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盘锦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参加了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宣传周主题为“预防为主、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938.
硫化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常见矿物,目前国内外对其表面矿物学特征研究有限。具体到硫化物固-液界面处的行为机理,前人的研究程度就更低了。笔者自行设计了一个Fe1-xS-Cr^6 原电池,通过实测电动势(E),t-E关系曲线,溶液可见光吸收谱及其λ-A关系曲线,阐明硫化物与Cr^6+溶液间的界面行为机理。认为其界面行为过程为;硫化物溶解→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吸附Cr^3 。该原电池与一般原电池结构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将反应电极和测量电极分开,从而解决电极反应过程中的浓度极化问题,提高了电化学实验的精度。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矿物-液体相互作用机理,完善和丰富表面矿物学研究内容,深化化界面成矿理论,并对环境治理,矿物材料应用等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9.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深度均吻合较好,验证了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0.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古地震,并且根据地震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出造成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的里氏地震震级为6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