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3篇
  免费   1372篇
  国内免费   3144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52篇
地质学   9477篇
海洋学   499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5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别山是中国东部中朝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具有薄皮构造的性质。组成两个碰撞大陆之间的滑脱(冲断剪切)带的岩石就是碰撞混杂岩组合。大别山由于剥露较深,仰冲壳楔完全被剥蚀,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出露,识别出碰撞混杂岩组合是对大别山进行几何分析的必要步骤。大别山碰撞混杂岩组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条带状片麻岩-超镁铁岩组合,南部为云母斜长片麻岩-榴辉岩组合,这两个组合的大部分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宏观的"碎斑结构"和混杂作用。罗田穹隆是造山过程中早期形成的双冲式背斜,最后在造山晚期因东西向缩短的叠加而形成穹隆。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好力宝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8,17(4):273-277
好力宝铜钼矿床属与燕山期隐伏的隐爆角砾状斜长花岗斑岩和碎裂次石英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铜钼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和岩体控制,矿化产在蚀变隐爆角砾岩和硅化带中.今后的找矿方向应侧重于对斜长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和碎裂次石英斑岩中化探异常和低阻高极化异常地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43.
李海龙  张长厚  邹云  邓洪菱  马君 《地质通报》2008,27(10):1698-1708
燕山中部冀东遵化、迁西、青龙一带以太古宇深变质结晶岩系为核部的东西向构造形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复式背斜构造,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它是一个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这2种不同认识涉及到华北克拉通北部中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稳定克拉通内部大型基底结晶岩系的剥露机制问题。对马兰峪背斜南翼和西部倾伏端盖层岩系开展的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变形总体表现为连续的褶皱变形及伴生的逆冲构造;构造样式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软弱岩系控制的薄皮构造共存的特征;变形机制表现为顺层挤压导致的纵弯弯曲和相关的断裂构造;近南北向的缩短率介于16%~27%之间。盖层岩系中未发现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型所预期的系列高角度正断层。基底与盖层不整合面接触带尽管在后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局部的差异性滑动,但并不是造成大规模构造剥蚀和地壳柱切失的剥离断层。因此,冀东马兰峪背斜不是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而是水平挤压背景下基底结晶岩系与盖层共同卷入纵弯褶皱变形的厚皮式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44.
湘西北渔塘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湘西北渔塘地区,下寒武统的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特殊的风暴岩。其底面侵蚀构造清楚,覆盖于底面上的各层段厚度变化较大,在各层段内由下向上碎屑粒度依次变细,并相继出现叠加式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浪成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是典型的浅海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建立湘西北地层的沉积学剖面、探讨该区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明确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在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尤其是孤峰期和大隆期,缺氧环境十分发育,形成了"黑色页岩-薄层硅岩-纹层状石灰岩"的缺氧沉积组合?本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的形成与当时的气候?水温?水体能量?海底地形和上升洋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放射虫生态?相序?沉积特征及与现代缺氧环境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本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的古水深?缺氧沉积可成为有利的生油气源岩,而不同的缺氧沉积类型可形成不同类别的生油气源岩;研究表明,本区二叠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条件?  相似文献   
46.
大别杂岩中混合岩的矿物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矿物空间分布研究的基本原理及两种统计方法(接触频数法和线切法)。作者对混合岩矿物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1)前人提出的统计方法存在方法上的缺陷和应用上的局限性,作者推导出矿物接触类型的概率公式;(2)部分浅色体中矿物显示聚集分布的特征,而绝大部分的浅色体中矿物具有分散分布的特点。结合质量平衡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别杂岩中主体混合岩成因机制是重熔和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2  
周永章 《沉积学报》1990,8(3):75-83
丹池盆地硅岩(D31)属于典型的热水成因沉积物。它的显著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是Sb.As和Ag富集,而REE贫乏,并且从近热水喷口→远离热水喷口,即沿着类碧玉岩→纹理状硅岩→块状泥质硅岩→硅页岩方向,元素、元素组合及稀土元素特征出现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浅变质岩区地层特征及地层单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鄂荣 《地球科学》1990,15(2):137-144,T001
  相似文献   
49.
Damming is a common anthropogenic intervention along the course of rivers, which is defined as "artificial-lake effect", both in China and across the world. Today as many as 48000 dams and/or reservoirs are in operation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drainage area, and more are being constructed. While damming is well known to affect riverbome nutrient loads, and thus the riverine ecosystems owing to removal of carbon fixation, and removal of particles in reservoir sediments,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detailed early diagenesis of sediments in reservoirs includ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es of nutrients deposited in sediments and exchange flux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mass balance of riverbome nutri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large-size reservoirs, Wujiangdu Reservoir (WJDR) and Dongfeng Reservoir (DFR), located on the main steam of the Wujiang River and with uniformity hydrography and discrepancy biogeochemical activity (e. g. primary production), were selected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tailed processes of nutrient regeneration. Water, pore water and sediment were sampled from these two reservoirs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NH4^+, NO3^-, PO4^3-, dissolved silica (DSi) in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pore water, and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in these two reservoirs, processes of nutrient regeneration near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rapid decomposition of algae-derived "labile" organic matter in upper sediments, nutrient regeneration processes and upward fluxes in WJDR are dramatically stronger than those of DFR. NH4^+ upward flux from sediment in WJDR was about 1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DFR. PO4^3- flux in WJDR is about 13 times above that in DFR. DOC flux in WJDR is larger that in DFR by 5 times, and DSi by 1 time.  相似文献   
50.
许爱 《探矿工程》2006,33(7):59-61
对PDC钻头冠部形状及不同的布齿密度和切削齿在不同的磨损状态下对PDC钻头切削齿受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相邻的3个切削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切削齿与切削齿之间的径向距离和切削齿之间的高度差)来分析PDC钻头冠部形状和切削齿布齿密度对切削齿受力的影响,以及将切削齿的磨损状态简化成与切削齿在钻头上装配方向垂直的平面来分析切削齿磨损状态对切削齿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