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3篇 |
免费 | 511篇 |
国内免费 | 5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27篇 |
地球物理 | 195篇 |
地质学 | 1954篇 |
海洋学 | 65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07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沙四段晚期,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半深湖相和滨浅湖濉坝相沉积。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三角洲的主体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伴随着三角洲自东向西的推进及湖盆范围的不断缩小,沉积类型由早期的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坡移浊积扇体系向晚期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南部斜坡带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垂向上由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组成。经过沙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等的填平补齐作用,到沙二段沉积时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只在凹陷西部的利津洼陷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浅湖相沉积。沙—段沉积时期湖盆发生大规模湖侵,物源供应减弱,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凹陷南部边缘发育有滩坝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特殊岩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宝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2):43-45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特殊岩土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内容涉及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岩土,红土,软岩和特殊土的结构性,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特殊土的研究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4.
南天山西段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对乌什凹陷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乌什凹陷位于南天山西段以南,新生代受南天山崛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制约,与库车坳陷有相同的成盆动力学背景。因乌什凹陷南有温宿凸起阻挡了挤压应力的传播,东与库车坳陷间有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所隔,新生代变形与库车地区有不同的特征。以吉迪克组的泥岩层为滑脱面,乌什凹陷的中-新生界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总体看上构造层以背冲构造为特征,下构造层则发育基底卷入的对冲构造。乌什凹陷的这一变形特征还与新生代挤压应力场自东向西迁移和走滑作用吸收了部分冲断变形有关,反映了南天山新生代构造对海西-印支期碰撞构造的继承性。文章简述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介绍了乌什凹陷周缘的主要断裂的特征,恢复了乌什凹陷中-新生代的演化并与库车坳陷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乌什凹陷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分析了乌什凹陷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演化,指出该区的油气勘探应以三叠系为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专用软件,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碳质泥岩、泥岩及三叠系湖相泥岩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揭示出其生烃行为的差异性。利用GOR-IsotopeKinetics软件,推导了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泥岩和三叠系湖相泥岩3类烃源岩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上述参数的获取,为盆地模拟、烃源岩评价、生烃量计算及资源量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6.
胜利油区埋深在35000m以下的孔店组和沙四段砂岩发育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内孔和裂缝孔隙,而填隙物内孔和裂缝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造成储集层普遍具有渗透性,高能条件下形成的砂岩粒间孔隙发育,有助于次生孔隙形成,是极好的深部储集层,裂缝孔隙在深部砂岩中亦较发育,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依据砂岩储集层的物性特征及也隙结构特征,划分出三种储集层类型,低渗型储集层分布最广,是深部由气储集的主要类型,致密型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黄骅坳陷新近系馆陶组Ⅲ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两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短期、中期旋回都可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对称型两类。深入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和充填样式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认为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长期及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岩石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巴州坳陷下白垩统一中侏罗统粘土矿物特征,发现粘土矿物分为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三种类型。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随深度而变化,形成了伊/蒙混层带、混层迅速转化带和伊利石带。粘土矿物的转化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是沉积地层非常重要的成岩变化。 相似文献
109.
济阳坳陷南部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济阳坳陷南部中、新生代不同构造运动期与多位态主断裂(系)相伴生的横向变换带特征。研究表明,印支运动期横向变换带为NNE向展布,由侧向挤压褶皱和侧断坡组成;燕山运动期横向变换带走向为NEE向,由传递断层和横向凸起构成;而喜马拉雅运动期横向变换带则表现为NW向,由走向斜坡和传递断层组成。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使其不同构造部位具有叠加与迁移演化的差异性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造成了油气的差异聚集,其中变换带叠加可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变换带迁移则造成"满洼含油"的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