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研究海泡石的热相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对湖北广济海泡石的热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 300℃以下,海泡石的结构保持稳定:300-800℃,海泡的结构发生畸变,形成海泡石酐相;800℃以上,海泡石的结构被破坏,形成新的矿物相斜顽辉石和方英石。  相似文献   
82.
浏阳永和海泡石在海洋钻井泥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华 《湖南地质》1997,16(3):205-208,204
该文介绍浏阳县永和镇海泡石的物化基本分析结果及海泡石粘土加工方法试验、机械分散试验、分散介质试验、造浆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在南海油田进行实钻试验的情况,认为用永和海泡石开发钻井泥浆材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着很大的远景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3.
程朝 《湖南地质》2003,22(2):112-117
矿体赋存于二登系下统茅口组含泥质碳酸盐岩段内,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风化带中.控矿因素主要为岩石建造、地形及风化带发育程度等;其原始成矿时期(早二叠世晚期)的岩相古地理为低纬度带的相对封闭的浅海或海湾,沉积环境为碱性介质中低能水动力条件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剥蚀.粘土型海泡石矿是由含海泡石的原岩经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改造而成的.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台地泥质组分沉积记录了源—汇过程和环境演化等沉积学领域信息,可作为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利用沉积物中的泥质组分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时仍存在相当大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鉴于此,笔者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通过研究该层位富泥质组分灰岩—泥灰岩韵律的宏微观形貌学和矿物学特征,发现其泥质组分主要由成岩黏土矿物海泡石构成,其次为少量滑石和蒙脱石。基于前人认识,进一步运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原位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综合认为海泡石中镁元素来源于继承海水的孔隙水以及亚稳定矿物的转化释放,硅元素可能来源于上扬子台地的同沉积期断裂热液。此外,滑石主要形成于海泡石埋藏过程中的成岩转化,蒙脱石可能也具有类似成因,但不排除有少量蒙脱石来源于火山物质的海底改造。结合区域资料,华南中二叠统浅水碳酸盐台地上广泛发育自生成因(早期成岩作用和埋藏成岩作用)泥质组分。因此,在利用泥质组分来恢复古环境的时候,需要谨慎识别其成因,这将有利于提高沉积旋回识别和环境解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自生成因泥质组分进行专门研究,在成岩过程以及成岩地球化学信号识别上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海泡石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泡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畜牧、化工环保等领域中,贸易活动十分活跃。鉴于中国一直没有海泡石标准物质,国际上的海泡石标准物质定值组分少,为了满足相关研究需求,本文研制了湖南湘潭的海泡石标准物质(GBW07138)。对Ba、Be、Bi、Cd、Ce、Co、Cr、Cs、La、Li、Lu、U、Nb、Nd、Ni、Pb、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TiO2共24种组分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针对不同含量、不同性质的组分,采用合理的国家标准方法检验了20种组分的RSD小于3%,其余4种组分Bi、La、Lu、Mo的RSD略大于3%,方差检验的F值均小于列表临界值[F0.05(29,60)=1.65],表明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稳定性考察期内,24种组分的含量无统计学上的明显变化,表明该标准物质稳定性良好。由9家实验室采用重量法、容量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协作定值,最终定值组分63种,涵盖了主量、微量及全部稀土元素,其中海泡石特征组分MgO和烧失量(LOI)的含量分别为18%±0.2%和8.55%±0.19%,这两种组分与现有的标准物质形成一定阶梯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海泡石成分分析测试需求。该海泡石标准物质可用于地质找矿、地球化学调查、地质矿产产品测试以及其他行业相关领域样品测试的质量监控标准。而且在研制该标准物质过程中,改良或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可为后续开发海泡石标准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9.
海泡石改性及吸附Zn2+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具有安全性好、抗菌广谱、时效长和耐热等许多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由金属抗菌离子和无机载体材料组成,其抗菌性能与载体材料对抗菌金属离子的吸附量有关。本文初步研究了对海泡石进行酸改性及用海泡石载抗菌锌离子(Zn2+)的两种工艺方式对海泡石结构及载Zn2+量的影响。通过原子吸收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能谱电子显微镜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的分析表明,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在70℃温度下对海泡石进行酸处理,在提高海泡石纯度,分散海泡石纤维束、使海泡石结构中孔隙扩大,进而达到更多载入Zn2+目的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方法;采用干湿循环方式将Zn2+载于海泡石能提高海泡石的载Zn2+量,但干湿循环方式操作更复杂,能耗更大,应视具体情况酌情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0.
海泡石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热酸活化过的海泡石为吸附剂,研究其对亚甲基蓝、结晶紫和甲基绿3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海泡石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小,而染料溶液浓度的改变则会对吸附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确定出较适合的反应条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对吸附前后海泡石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亚甲基蓝由于分子体积较小可以进入海泡石内部通道,而大体积的结晶紫和甲基绿的吸附主要发生在海泡石外表面,且一价有机阳离子会在中性位置发生吸附,形成带电或中性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