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6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750篇
大气科学   520篇
地球物理   1368篇
地质学   1623篇
海洋学   2521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455篇
自然地理   4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14.
15.
1994年夏季南海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东北部海区1994年夏季海水氧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氧同位素δ^38O值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环流的某些特征。δ^18O值在垂向表现出表层低正值,次表层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海洋资源化学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怀 《海洋科学》1995,19(4):71-73
海洋资源化学是海洋化学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英国J.P.Riley等(1975)[2]对海洋中无机物、海藻及海洋药物等的提取技术和工业有较详细的阐述。此后德国K.Schwochau(1985)[3]发表了海水中无机物提取的专题文章。但是,整理出版成专著的是我国的孙玉善教授(1991)[1],此书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一些新的论述,是海洋资源化学发展历史的总结,对近代海洋资源化学发展概况作了较完整的阐述。对推动我国海洋资源化学的研究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海洋资源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基础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我所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现场 PH 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技术性能。该仪器除测量海水酸度(PH 值)外,还能测出海水的温度。它除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水质分析,环境保护以及其它工业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董韩扬 《海洋工程》1994,12(3):17-22
本文根据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钻井平台的作业和工作环境特点,进行了防腐措施研究,设计了切合实际的防腐措施。该平台在海上作业近四年进坞修理,经观测防腐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吴泽新 《山东气象》2002,22(3):36-37
简要阐述气象卫星监测作物苗情的原理 ,以德州市冬小麦产量预报为例 ,介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