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祁连山不同海拔氮磷循环细菌数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氮磷循环细菌的数量下降;随海拔升高,硝化细菌相对减少,而反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呈增多的趋势. 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主要受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聚类分析表明,低海拔(E1-2 905 m和E2-3 128 m)浅层土壤(0~40 cm)聚类,而其深层土壤(60 cm)与高海拔(E3-4 130 m)土壤聚类,说明高海拔处土壤发育与低海拔处深层土壤的早期发育相类似. 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氮磷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海拔主导下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2.
文章对采自贵州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且大致平行的石灰岩和砂岩两地带均生长的3种C4草本植物,即巴茅(Miscanthusfloridul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和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表层样品,进行了营养元素和C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营养元素含量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尤其是Ca和N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对植物的N含量、C/N比值和δ13C值的影响,以了解植物的C/N比值(指示植物残留物质量的一种标志)与土壤有机C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N含量和δ13C值具有随海拔的上升而显著增大趋势,而植物的C/N比值在砂岩地区虽有减小的趋势,在石灰岩地带则没有。对所研究的C4草本植物来说,在土壤pH值为5.8的中性条件下显示出Ca的最大吸收,因此,Ca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协变模式在两种土壤类型中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并存在土壤交换性Ca的边界浓度:当土壤可交换性Ca的含量为2.24mg/g,相应土壤的pH值在5.8以下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上升,而植物的C/N比值会显著降低;当Ca在边界浓度以上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下降,而植物的C/N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植物残留物的N含量和C/N比值受Ca元素含量的相  相似文献   
43.
温度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吸收法测定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分别在15℃、25℃、35℃下培养35d时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矿化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尤以培养3d~7d时下降最为明显.各海拔土壤累积矿化量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培养35d时15℃和35℃下土壤累积矿化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25℃下黄红壤的累积矿化量高于红壤和黄壤而低于山地草甸土.各培养温度下,土壤有机碳平均矿化速率均以山地草甸土最高,红壤最低.而对于各海拔土壤,不同温度下土壤有机碳平均矿化速率大小顺序为:15℃〈25℃〈35℃.培养3d时温度为15℃/25℃黄壤的Q10值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土壤(P〈0.05),但培养35d时15℃/25℃下的土壤Q10值以黄红壤的最高.培养3d和35d时,25℃/35℃下不同海拔土壤Q10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土壤平均矿化速率计算的Q10值在温度范围为15℃/25℃时以黄壤的最高,但25℃/35℃时红壤的Q10值最大.  相似文献   
44.
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碧天色色彩云红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黄海之滨,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高大雄伟。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海拔要素对温度、降水和气候型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宇欣  李育  朱耿睿 《冰川冻土》2019,41(3):505-515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并对周围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使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温度、降水0.5°×0.5°格点数据,以及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成的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了青藏高原温度、降水受海拔要素的影响,并通过青藏高原区域79个气象站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而使用柯本气候分类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两种方法对青藏高原气候进行划分,探讨青藏高原各分区海拔要素对温度、降水的影响差异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各分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不同,是由于地形起伏不同造成的青藏高原热源效用不同;降水与海拔的关系不同,是由于各区域受控于不同的气候系统,造成干湿度的不同,因而最大降水高度带不同。  相似文献   
4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青藏高原土壤养分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文静  王一博  刘鑫  孙哲 《冰川冻土》2019,41(1):215-226
土壤养分在养分循环和土壤-植物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海拔生态系统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实地观测,土壤养分在高山草原中仍然知之甚少。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的基本情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划分,利用青藏高原腹地西大滩至安多地区采集的154个土壤样品数据,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具有3层网络,10个中间层节点的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在MATLAB软件中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验证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等级为4级,属于较低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与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土壤质量指数(SQI)基本一致,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青藏高原土壤养分的评价结果是合理的。对评价结果与海拔、植被盖度和植被类型的关系分析表明,海拔越高或植被盖度越高,土壤养分的评价等级越高;不同植被类型的评价等级表现出高寒沼泽草甸(2级)>高寒草甸(4级)>高寒草原(5级)的趋势。BP网络作为一种简单又准确的识别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土壤养分等级,还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高低状况,希望为青藏高原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甲) 在每次地质工作旅途中所得到的新材料、观念及感想,便是每次新增加的确切地质知识,颇有及早贡献同人,共同研讨的必  相似文献   
48.
达索普冰川海拔7100m处粒雪中空气的封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柏青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9,21(4):380-384
The air-bubble formation has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Dasuopu ice core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Mount Xixabangma. It was found that air-channel volume decreases gradually, but the firn remains permeable down to the depth above the transition of firn to ice, i. e., about the depth of the air-channels closing off to be isolated bubbles. Apparently, there exists an age difference between air trapped in bubbles and surrounding ice. Only when the air channels close off completely, the age of the air increases in the same rate as the surrounding ice. Air-bubbles formed in different depths at different sites depending on accumulation rate and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but approximately at a mean density of 0.79~0.83 Mg·m -3 . The air-channels in the Dasuopu firn core closed rapidly in the depth between 40 and 47 m, and 50% of air-bubbles were formed in the depth of 45 m. It is calculated that the age difference between air and its surrounding ice is 59 a, and the bulk age distribution width of air trapped in ice bubbles is 11 a.  相似文献   
49.
顾建豪  蔡静华 《地图》2010,(5):76-83
卡格博神峰从不轻易示其真颜,传说只有有福有缘之人才能一窥仙颜,1980年10月13日2时,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亲临雪山敬香,口诵六字真言,雪山峰峰亮相,联袂相迎。  相似文献   
50.
海南尖峰岭不同海拔造成的年平均温度差异为检验和建立基于微生物类脂物的环境替代指标提供了良好条件.尖峰岭土壤中含有种类丰富的微生物脂肪酸和脂肪醇化合物,包括异构/反异构脂肪酸(i/aC12:0~i/aC19:0),10-甲基十六酸、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醇(i/aC13~iC26)、10-甲基十六醇和不饱和脂肪醇,指示了尖峰岭土壤中强烈的微生物活动.土壤中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醇,不饱和脂肪醇主要以结合态,即蜡脂形式存在,只有经过皂化才能释放出支链脂肪醇.反异构十五酸/异构十五酸与海拔成正相关关系,表明温度降低能够引起反异构十五酸相对比例的增加.与脂肪酸不同的是,反异构十五醇/异构十五醇,反异构十五醇/正构十五醇随海拔升高却逐渐降低,表现出随温度降低减小的趋势.同样,单不饱和十八醇/十八醇比值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小,与微生物脂肪酸不饱和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的规律相反.此外,植物叶蜡长链正构脂肪醇(C22~C30)的平均碳链长度ACL,正构脂肪醇(C14~C31)的碳优势指数CPI与海拔(或年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证明了其应用于古气候重建的潜力.因此,微生物脂肪酸和脂肪醇、高等植物叶蜡都能够灵敏的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为重建古温度和古海拔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