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952篇
地球物理   542篇
地质学   1614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中新世可以说是东北太平洋发生“深刻变化”的地史时期,许多古海洋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取自该区4个柱状样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7°~10°N,140°~150°W)仅发育下中新统地层,中中新统只有零星分布。除1个柱状样外,其余3个均为下中新统直接与上上新统或第四系相接触。在中新世,研究区CCD出现多次波动,古水深变化幅度达500m.受南极底层流的强烈影响,出现多次间断时间长短不一的沉积间断和CaCO3含量出现旋回性变化。古气候出现9次冷暖交替变化,海平面受其影响而出现频繁波动。此外,该区在中新世期间生物生产力与沉积速率出现较大变化。由于该区在中新世出现上述这些特定沉积环境与事件,形成一个对多金属结核生长特别有利的环境,从而成为分布广泛的现代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主要生长期。  相似文献   
913.
特提斯陆架南部(埃及)古新世末期底栖有孔虫灭绝事件纪录B。Schmitz等过去90Ma深海底栖有孔虫群的最急剧变化出现在古新世末期。对南极毛德海隆的ODP690B孔详尽的研究表明,底栖有孔虫灭绝事件发生在短暂(<100ha)的异常深海环流出现之始。在...  相似文献   
914.
915.
中国近海早第三纪海侵层序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海各盆地,据古生物群及沉积特征,在早古新世为陆相沉积,至中晚古新世时为第Ⅰ海侵期。早始新世时为海退期,至中晚始新世为第Ⅱ海侵期。早、中渐新世时为海退期,晚渐新世为第Ⅲ海侵期。在论证地层时代时结合海侵的划分,提出新的见解。海相夹层可作为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  相似文献   
916.
弗拉斯-法门期(晚泥盆世)动物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次主要生物事件中的一次,在此事件中,大约有21%的海洋生物科和50%的生物属消亡,低纬度热带生物礁生态系和浅水海洋动物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而高纬度生态系,深水生物和陆地动、植物群仅受到微弱影响,对于该事件的持续时期和最终原因存在广泛分岐。  相似文献   
917.
本文对1763~1987年间历次强、中、弱El Nio事件的发生频率、各次事件的间隔年数,以及当某类强度事件发生后下一次事件的强度级别与发生时间的概率等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El Ni(?)o事件的长期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可作为预测El Ni(?)o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18.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地质特征与陨石撞击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由于其独特的矿床地质与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而明显有别于世界上其它绝大多数的Fe、Nb、REE矿床。本文提出该矿床是约1500Ma前一块富含REE、Nb的铁陨石撞击在华北地台北缘碳酸盐沉积陆架上形成的。现在矿床矿体中心的块状铁矿石更多地代表了陨石的成分,矿体外侧富含REE、Nb的环状白云岩是陨石撞击浅海碳酸盐沉积陆架释放的巨大能量使海水(含Mg)迅速受热溶解陨石中的REE、Nb等形成的含金属热液蚀变沉积成因方解石质碳酸盐沉积物的结果。块状铁矿石和环状白云岩之间矿物成分异常复杂、结晶颗粒十分细小的条带状、侵染状Fe-Nb-REE矿石组成的矿体则是撞击瞬间导致的由陨石(Fe、Nb、REE)、海水(Mg、Na、K等)和碳酸盐(含少量硅质夹层)(Ca、Si、Al等)组成的超高温、多组分、富水体系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撞击释放的巨大热能,在撞击体(陨石)下部相对不易释放,导致部分碳酸盐沉积物在富含REE、Nb、Mg等的热液参与下融熔,然后侵入到周围岩石裂隙形成矿区内众多的富含REE、Nb的白云岩脉。撞击的瞬间导致大量岩石、矿物碎屑、海水、蒸汽弥漫天空,同时引发巨大的海啸,然  相似文献   
919.
一系列巨大的气候突变不时打断末次冰期。尽管关于这些变化的幅度、时间和区域范围的大量证据已经获得 ,但是在这些变化之后的物理过程仍然知之甚少。问题是没有人能提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设想来满足以下 4个主要要求。第一 ,这个设想必须刻画气候系统跳跃状态的特点 ;第二 ,这个设想必须确定一种机制 ,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引发气候系统从一种状态跳跃到另一种状态 ;第三 ,这个设想必须借助于一种无线电通讯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整个行星上 ;第四 ,这个设想必须有一个储能轮 ,其在给定的状态下有控制这个系统可达百年的能力。目前…  相似文献   
920.
吴滨 《台湾海峡》2001,20(2):147-151
通过分析福建省出现秋台年与无秋台年夏季几个物理因子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有秋台年夏季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的分布特征。,无秋台年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的分布。(2)有秋台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较活跃,北进南退的步伐较大,而无秋台年只在秋季的回跳速度快。(3)拉尼娜事件开始年份可能会出现秋台风,同时有秋台年夏、秋季海温距平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的海温距平、西、北太平洋为正温海距平,无秋台年份海温的分布形态与此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