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9篇 |
免费 | 615篇 |
国内免费 | 4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1940篇 |
海洋学 | 19篇 |
综合类 | 305篇 |
自然地理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46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继尼雄、弗野、材玛等铁矿床的发现之后,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又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乌鲁穷地区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含铜磁铁矿矿床。野外路线调查、剖面实测和大比例尺填图表明,乌鲁穷磁铁矿形成于南羌塘南缘中-晚侏罗世中酸性岩体与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二组(T3R2)碳酸盐岩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后期近南北向高角度正断层改造,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阶段特征。通过对矿体邻近的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控矿断层中同构造碳酸盐脉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61.3±0.72)Ma、(157.5±1.7)Ma,并获得同构造碳酸盐脉热液锆石年龄为(84.2±1.1)Ma。结合前人研究和1:5万地质调查成果,认为乌鲁穷含铜磁铁矿在中-晚侏罗世(157.5~161.3 Ma)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过程中初步富集成矿,形成矽卡岩型含铜磁铁矿矿床,矿体在晚白垩世(84.2 Ma)陆内伸展过程中再次富集;提出班公湖地区在晚白垩世中期存在一期横跨缝合带的陆内伸展成矿事件,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地幔软流圈底辟及其相关的地壳线性热隆伸展是一个机理关联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济宁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23.9亿t,其中天然焦4.1亿t,约占山东省的一半。随着几大天然焦赋存煤田周边勘探找煤工作的深入,天然焦的资源储量还将增加4亿~11亿t,最终济宁市的天然焦资源储量将达8亿~15亿t。如何综合利用天然焦将直接影响济宁市乃至山东省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并关系到“节能降耗”的能源战略和矿区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3.
济南张马屯铁矿安全生产30年,其根本保证是通过帷幕注浆建立起了一条长效稳定的地下“拦水大坝”。该技术不仅具有极高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具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社会效益。该项技术适用范围广、工艺成熟、易于实施,应该作为深井大水矿山地下水治理的主要技术方法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镇江市韦岗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宁镇成矿区中段,为一隐伏高硫磁铁矿床,累计查明铁矿石总储量为1710万t。随着开采规模的逐步加大,截至2006年底,矿山保有储量为339万t,仅可维持开采4年。2006年12月,韦岗铁矿被列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江苏省地调院承担后,在对以往该区勘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物探重磁异常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地表以下500m~800m有较大矿体赋存的可能。2008年,项目组先后开展了坑探、磁测、钻探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巯基棉吸附富集—硫代米蚩酮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痕量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在1mol/LHCl介质中,巯基棉吸附富集Au,10g/L硫脲-0.5%HCl溶液洗脱,硫代米蚩酮显色,分光光度法Au的方法,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均较好,已用于Au〈10^-6的铁矿原矿及选矿尾矿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西藏恰功铁矿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出溶流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玉玲 李应栩 Zhaoshan CHANG David R. COOKE Chris G. RYAN Jamie LAIRD 白劲松 刘云飞 李光明 张丽 《地质学报》2009,83(12):1869-1886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 Ma,明显早于冈底斯东部与后碰撞伸展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和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其应代表了冈底斯一次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成矿事件.通过对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出溶流体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LRM、LA-ICP-MS和PIXE分析,本文探讨了与该矽卡岩矿床有关的斑岩的岩浆起源、斑岩侵位机制及出溶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斑岩为矿区最早的侵入岩单元,具有壳幔源混源特征,其常量元素组成与冈底斯东部斑岩铜矿带的埃达克质岩相近,但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与东部斑岩明显不同,为地幔物质上涌并诱发角闪岩相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体侵位深度大(>7 km)、剥蚀程度高.早期岩浆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压、高盐度流体,其中富含Fe、Pb、Zn、Cu等成矿金属,与世界其他斑岩铜矿床相比,相对富铁、铅而贫铜.流体的沸腾作用发生于钾硅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富气、高盐、高固相和气液包裹体组合,不同于早期出溶流体的包裹体组合.从岩浆起源和出溶流体性质可以看出,该斑岩具有形成与斑岩有关的铁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但从该矿区地表出露的蚀变和包裹体测压结果可以看出,该斑岩体目前剥蚀深度较大,对斑岩型矿床保存不利,对该斑岩体及与成矿关系的认识对理解该区内的矿床成因和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承德大庙铁矿床地质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唯一岩体型斜长岩杂岩体,赋存了丰富的Fe-Ti-P矿床.对该杂岩体的岩石学、矿床成因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矿田构造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从大庙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入手,通过控矿构造分析和成矿期构造应力场的恢复,结合成矿特征分析,建立大庙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找矿预测.在大庙杂岩体内,先后找到了大庙、黑山、马营和罗锅子沟等中—大型矿床,它们都具有典型的岩浆矿床特征,具有岩浆熔离、分异和贯入式成矿特征;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翔实的构造解析表明,大庙杂岩体的侵位受控于EW向隆化-平泉和大庙-红石砬子的断裂构造,杂岩体内NE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了杂岩体内铁-铁磷矿带的发育,NS向断裂则主要为成矿后构造,往往错断了铁矿体.在黑山矿区,野外观测发现含矿苏长岩利用了固结斜长岩中发育的节理,呈脉状贯入,在节理交汇部位铁矿体变大变富;通过节理和矿脉走向的详细测量和吴氏网统计分析,推测大庙矿区成矿期含矿苏长岩的侵位受控于区域上近似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根据大庙杂岩体的岩浆侵位时代、岩相-矿体的接触关系、控矿构造和成矿特征,复原了大庙杂岩体的成矿-构造演化过程:最早期区域构造活动控制了斜长岩的侵位,没有发生矿化;苏长岩的侵位,伴随发生了早期的结晶分凝式矿化;块状苏长岩的侵位导致了晚期的熔离-贯入式矿化的形成;成矿期后,大庙杂岩体还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动、抬升和剥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庙铁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并系统分析了大庙矿田不同矿区的深部和外围的找矿潜力,认为黑山和大庙矿区的深部、黑山矿区东侧和北侧、大庙杂岩体的东部边缘可能被中生界覆盖的区域等地段都具有很好的找矿空间,大庙矿区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