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21.
利用瞬态全场测量技术———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了波浪对透空式建筑物上部结构冲击过程的流场变化特性。通过对采集到的CCD图像互相关分析,直观地显示了波浪冲击作用发生时结构物底面的流场状态,得到瞬间全场流体水质点速度矢量,并且应用概率分析法研究了冲击压力峰值与波浪水质点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分析了船舶主副机模拟测速与飞车保护装置的缺陷与局限性,给出了数字式测速飞车保护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3.
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实际探测中出现的测速模糊现象作了初步分析,探讨了出现测速模糊现象的原因及其识别方法。并以阿克苏3830多普勒雷达的观测实例,介绍了具体解决测速模糊现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单点GPS多普勒测速模型比较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GPS单点测速的观测方程,重点讨论基于多普勒频移测速的两种方法,分析其误差来源及对测速精度的影响;然后用静态数据模拟动态测速试验,数据处理采用自编单点测速软件。通过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原始多普勒观测值进行测速时因接收机型号的不同,结果差异较大,较差者可达17cm/s左右;而采用高频导出多普勒值进行测速的精度可以达到1cm/s左右,甚至可以达到mm/s量级。  相似文献   
125.
在桩基负摩阻力的研究中桩土位移需重点关注。作为一种成熟的流场测试手段,颗粒图像测速(pa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技术已逐步推广至岩土研究领域,将该技术运用至桩基负摩阻力模型试验,可以弥补传统位移测试方法无法获得位移场分布等缺点。基于试验特点,设计由钢板和有机玻璃壁组成的试验箱,采用千斤顶配合置于土表的载荷板实现对土体加载。试验中,对不同土表超载作用下的土体分层沉降、桩身沉降及轴力进行测定,采用PIV技术对桩端处砂土的位移场实施了采样分析。试验表明,PIV所测位移数值与传统方法测得值吻合较好,PIV分析结果能够直观反映桩基受负摩阻力作用而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且可以判断桩端沉降的影响范围,深度方向基本不超过1.75D(D为直径),水平方向则基本在桩底边界范围内。最后,总结了PIV技术在模型试验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在今后试验中可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6.
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彦  赵云鹏  崔勇  董国海 《海洋工程》2012,30(4):103-108
采用无干扰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针对中空型正方体人工鱼礁,选取3个不同的来流速度6.7 cm/s、11.0 cm/s和18.0 cm/s,研究了该模型单体(90°和45°)和组合(平行和垂直)工况时的流场效应。结果显示,单体90°迎流时上升流的规模和强度大于45°迎流,但产生的缓流区和背涡流的规模远小于45°工况。横向组合中单个鱼礁模型产生的流场效应较强于单体工况。纵向组合中,第一个迎流鱼礁在不同间距时内部流速分布和单体时较为相似,间距为1.0L时流速大小与单体最为接近。第二个迎流鱼礁内部基本上未出现回流区域,水平流速较单体时明显减小,但随着间距的增加流速值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7.
The turbulent flow in the local scour hole around a single non-submerged spur dyke is investigated with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nder clear-water scour regime with an impermeable spur dyke. The scour geometry and flow velocities are measured in details with a high-resolution laser displacement meter, electro-magnetic velocimetries and 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A 3D non-linear k-ε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local flow field around the scour area. The numerical model is formulated using FVM (Finite volume method) on a collocated unstructured mesh, capable of resolving complex geometries and bounda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reasonab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the nature of the flow structure around a spur dyke with local scour hole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28.
陈启刚  钟强 《水科学进展》2017,28(4):579-587
明渠紊流中随水流迁移的涡结构在传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观测涡结构在整个生存期内的运动过程,将两套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的测量范围沿水流方向拼接,实现流场的大范围测量。将上述方法用于测量摩阻雷诺数为490~870的明渠紊流的纵垂面流场,并结合涡结构跟踪算法,得到了涡的生存时间、运动速度、位移及强度变化等参数。分析表明,涡结构的水平运动与水流同步,但整体有向水面抬升的趋势,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最大生存时间约10倍涡周转时间,最大垂向位移约0.4倍水深;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涡结构的量纲一运动速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极限强度和强度变化速率均增大,且极限强度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使得涡结构的生存时间缩短,纵、垂向位移相应减小。研究结果揭示了生存时间是影响涡结构运动规律的关键变量,初步得到了涡结构运动规律随水流条件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9.
针对薄壁堰流水面落差大、流速沿程变化剧烈的特点,提出一种测量堰流表面三维流场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基于双相机共面法重构水面形态(无需对相机进行复杂的内外参数标定)和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技术(LSPIV)测量二维流场,通过相机像平面与水面之间的空间映射关系,将像平面的二维流场数据逆投影至世界坐标系下已知坐标点的切平面上,解算出三维表面流场。该方法应用于薄壁堰流试验,有效重构了堰流三维表面形态及流场,其初步结果表明,堰流的流向速度在自由泄流长度范围内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大致在自由泄流长度中间位置;在该位置之后,垂向流速占主导;同时该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30.
GPS单点测速的误差分析及精度评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理论和实测数据模拟两方面分析了sA取消后各类误差源对GPS测速的影响,推导并计算了GPs单点测速可能达到的精度水平.然后用静态数据模拟动态测速试验和实测动态数据测速与同步高精度惯导测速的动态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栽波相位导出的多普勒观测值使用静态数据模拟动态测速,其精度可以达到mm/s级;用接收机输出的多普勒观测值进行测速时,其精度为cm/s级.在动态测速试验中,GPS单点测速方法(即多普勒观测值测速与导出多普勒观测值测速)间的符合精度达到cm/s级,与高精度的惯导测速结果的符合精度为dm/s级,而且和运动载体的动态条件(如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