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华北晚古生代沉积岩系的环境标志,识别出29个相,归并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潮汐砂滩、碳酸盐台地等6个沉积体系。系统总结了华北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时空演化规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2.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和化验分析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认为该时期发育冲积扇和河流2种沉积相类型,河流相可细分为4种亚相7种微相。通过单井和连井剖面相分析,研究了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并编制出各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分析了物源区及古河流流向,指出了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53.
论述全新世中期,滦河冲积扇平原上的古河型是曲流河,晚全新世之后,演变成现在的辫状顺直和微弯曲河型。并探讨它的成因与古环境。  相似文献   
54.
全新世滦河冲积扇的发育和河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全新世中期,滦河冲积扇平原上的古河型是曲流河,晚全新世之后,演变成现在的辫状顺直和微弯曲河型。并探讨它的成因与古环境。  相似文献   
55.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冲积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Ⅰ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一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东端;年代体Ⅱ包括中晚侏罗世三尖铺组、朱集组和圆筒山组上部,下部为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辫状河沉积,早期属于横向水流系统(南北方向),晚期是纵向水流系统(东西方向),近EW向的信阳—金寨—舒城断裂是其南部边界;年代体Ⅲ包括早白垩世早期凤凰台组、段集组、周公山组,前两组为冲积扇沉积,后者为辫状河和越岸沉积,粗碎屑明显向盆进积达数公里,南部边缘发育横向水流,而往盆地方向发育纵向水流。年代体Ⅳ为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和陈棚组,南部边界是磨子潭晓天断裂和桐柏-商城断裂,断裂以伸展走滑为主,东段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晚期为深湖浊积岩沉积。晚白垩世沉积仅发育在西段局部地区,其余处于隆升状态。平行于大别山造山带的近EW向纵向断裂控制着年代体的南部边界,NE向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控制着年代体侧向相的变化。合肥潢川盆地南缘沉积从东往西逐渐超覆,揭示大别造山带折返具有自东而西的递进特征。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对年代体的发育有明显影响,郯城—庐江断裂控制着早侏罗世沉积,表明构造活动至少始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56.
长--平陆相红色盆地北东段量化沉积学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泽军 《沉积学报》1998,16(4):55-61
长-平陆相红色盆地北东段(系指赣西北红层分布区)由三期5个冲积扇体组成。非同期扇体分别由特定界面所分隔。山口位于盆地北侧,古流向由北向南、南东或南西呈扇形撒开;最大砾石平均体积及混杂系数在扇根处为最大值,向扇中、扇缘呈非线性递减;砾石成分严格受物源区的制约。根据量化沉积学特征及成生背景分析,该区大致经历了初始孕育期、分段剥蚀充填期及后期构造改造三大演化阶段。洪积事件始于晚白垩世、止于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  相似文献   
57.
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流人海的黄河发育,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黄海陆架的演变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是综合反映东亚构造地貌和自然环境变迁的重大地质事件。从宏观上看,只有晋豫间的三门峡基岩河谷被贯通,才称得上黄河干流形成。现今黄河三门峡水库区是经典的三门系分布区,古三门湖的粗碎屑沉积物来自北边的中条山和东南边的帽山。以三门系沉积终结为标志的古湖消亡,是东流黄河得以形成的前提。山西平陆黄底河地层剖面,相当完整而正确地表示了三门系的层序和层位。湖相和河湖相三门系的最高层位应为厚的36m的白砂层,其上盖有薄层砾石并发育浅红色风化壳,上覆无明显古土壤层的黄土。白砂层从黄底村向东尖灭,向西增厚,其中见砾石透镜体和粘土夹  相似文献   
58.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富县期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合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及室内编图、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是侏罗纪富县期主要的古地理格局,富县期沉积受与古地貌密切相关的五条河谷控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富县期冲积扇沉积具进积型特征,其形成与古地形密切相关,分布于古甘陕,庆西河谷内。  相似文献   
59.
应用油田开发区密井网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开发区三叠系中统克下亚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克下组发育多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包括3个中期旋回,7个短期旋回及若干超短期旋回,反映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在纵向上的多级变化发育模式,即在A/S比值总体向上变大的背景上,有多个次级A/S比值向上变大的旋回。随着基准面的上升,砂体从克下组下部的连片状、过渡到中部的宽带状、再变为上部的窄带状。A/S比值控制着辫状水道的迁移,随着A/S比值的增加,砂体宽度和厚度变小。该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务宗伟 《地下水》2008,30(2):51-53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下同)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