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3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OC4-DeepCwind半潜式风机基础在30~100 m水深下的水动力特性和非线性波浪荷载进行了研究。基于验证的数值波浪水池,通过结构自由衰减运动及规则波下浮式基础的幅值响应算子(RAO)计算,分析了浮式风机基础的结构动力特性及水动力特性随水深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浅水条件下非线性波浪荷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减小,风机基础结构垂荡固有周期略有增大,垂荡和纵摇的阻尼比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与黏性流理论计算结果相比,势流结果在浅水波浪工况下对垂荡和纵摇RAO存在显著低估;在浅水波浪作用下,风机基础所受波浪荷载的三倍波频成分占比可超过5%,体现了浅水条件下波浪与结构之间较强的非线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刘浩  许文姗  尹宝树 《台湾海峡》2010,29(3):402-407
应用1个改进的含有动边界技术的河口海岸动力模型模拟了泉州湾洛阳江口的潮汐潮流.结果表明M2分潮在洛阳江口的主河道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潮波向浅滩的传播,其能量通过海底摩擦作用或非线性耗散作用逐渐转移至浅水潮,其中尤以M4分潮的增长最为显著.浅水分潮的增长又会引起天文分潮涨、落潮流的不对称性.进一步检验洛阳江口的潮流历时(月平均的涨、落潮流历时分别为6 h 1 min 30 s和6 h 19 min 58 s)和潮汐余流特征发现:该水域以涨潮流为主,由此产生的涨、落潮流的不对称可能有利于潮滩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33.
将基于二维简化浅水波模型的间断Galerkin有限元与连续Galerkin有限元耦合方法推广至形式更为复杂的浅水波方程,并给出了误差分析以及模型问题的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34.
海啸传播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在浅水大陆架的传播问题由于其非线性作用和浅水效应而变得十分复杂,然而目前成熟的海啸传播理论及数值模拟结果在这方面与实际并不一致.本文比较分析了可用来模拟大陆架海啸传播的浅水波模型和数值方法,并提出对我国东海陆架边缘可能发生的近海海啸需要开展数值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5.
朝鲜海峡南部中陆架海侵沙脊在高能环境中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地质背景研究区为韩国海南部水深 60 ~ 100 m 的中陆架中部。韩国海南部陆架为构造上稳定、冰后期被淹没的浅水陆架(水深<120 m),陆源碎屑沉积厚。这些厚层沉积物显示了区域倾斜的前积层层理,表明它们为三角洲来源或浅水来源,尤其是晚第四纪沉积形成高频沉积层序,包含了一套与末次海平面循环(< 30 000aBP)相响应的低海面、海侵和高海面沉积(Yooand Park,2000)。低海面和高海面沉积分别位于外陆架和内陆架,而海侵沉积在陆架上分布广。海侵沉积可分为 5 个地层单元(Yoo andPark,2000),包括:①中陆架海侵层;②中陆架沙脊;③横切水道填…  相似文献   
136.
浅水环境下波浪能能流密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了3种波浪能能流密度计算方法,通过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的实验,分析了3种方法在浅水环境中的适用性。分析得知,定义方法对浅水环境中的海浪特征考虑最为周全,计算结果最准确,但强烈依赖海浪谱的存在,适用面较窄;经验方法仅依赖常规海浪参数,对各种基础资料几乎都适用,但对波能能流密度的估计往往偏低,且不能明显反应出地形抬升对波能能流密度的汇聚效应;修正方法考虑了浅水的影响,通过适当的选取参数,可以给出较准确的结果,但对于大的波能能流密度值存在过高估计的问题。3种计算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37.
以湖北保安湖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年4、7、10月和2022年1月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中微塑料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类型,探究浅水型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安湖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年平均丰度为(16.20±2.23)items/L。微塑料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夏季(采样时间7月)平均丰度最低,为(1.40±0.09)items/L。在所有微塑料颗粒中,粒径0.064~1 mm占比最大,为82.57%;黑色和无色微塑料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6.16%和21.31%;纤维状微塑料分布最广泛,占比达40.01%;聚乙烯(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最主要的微塑料类型,两者之和占比达46.05%,其次为聚苯乙烯(PS,占比17.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占比8.33%)和聚乙酸乙酯(PVAC,占比8.31%)。统计分析表明,微塑料丰度与湖水水质无显著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浅水湖泊微塑料分布现状,为评估类似湖泊微塑料潜在污染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8.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近20年来,深水扇系统已成为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已经有60多个国家进行深水扇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重视。据认为:“深水浊流及其有关储层在今后至少25年内将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前缘”。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发育区域的地质条件与国际上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深水扇系统发育区有许多重要的相似。古珠江大河充足的物源供应,长期沉降的深水凹陷与海平面周期性下降是纵向上呈良好叠置状态的深水扇系统发育的要素;而立足于精度较好,保真程度较高的高分辨地震剖面是识别层序界面,识别低水位体系域,辨识陆架坡折带的技术关键,这就使研究领域从浅水陆架进入到深水陆坡。应当给深水扇系统赋予科学的定义;然而国际学术界对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物性质、类型及预测方法技术存在争议。但是,毫无疑义的是,深水扇系统具有可识别性,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隐蔽圈闭的形成以及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2010年鄱阳湖地区德安、鄱阳、湖口、进贤和星子站风向、风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的特点及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有湖陆风现象存在。平均而言,东西方向湖陆风强度为0.5~0.7 m·s-1,湖西侧湖陆风转换时间较湖东侧早2 h左右,而南北方向的湖陆风强度相对较弱,为0.3 m·s-1左右,湖北侧的湖陆风转换时间较湖南侧提前近5 h。湖陆风存在季节变化,夏季湖陆风表现得相对更强一些,而秋季表现异于其他季节。利用2010年8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得到,湖区的湖陆风现象与湖陆热力差异有关。采用浅水波模型对鄱阳湖地区湖陆风形成原因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现象基本一致,能反映湖陆风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0.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成果的分布分析,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红井子地区长9油层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该区长9油层组时期为砂体具毯状展布特征的典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长9油层组可划分为上部长91和下部长92两个湖侵-湖退旋回,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分析,将该地区长9油层组确定为1个大的区域性湖侵序列,2个次级的湖侵-湖退旋回,划分出1个长期旋回层序,2个对应于长91及长92油层的中期旋回层序,4个对应于小层的、包括湖侵和湖退沉积体系域在内的基准面升、降相域。同时建立了长9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对小层砂体进行了的追踪对比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