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3篇
  免费   1968篇
  国内免费   2387篇
测绘学   776篇
大气科学   2606篇
地球物理   1710篇
地质学   4914篇
海洋学   2607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2092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8篇
  1950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71.
余亮  孟晓丽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88-1396
中国传统村落真实地记录了建筑、民俗民风和较原始的民居空间形态,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的存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尤为重要,除了微观层面的具体保护措施外,还应加强宏观层面的空间分布研究。地理格网是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本文从百度影像地图提取村落坐标,并截取遥感影像作为村落点数据的判断补充,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格网的分级法,对国家公布的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555个)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村落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落在一级格网Ⅰ18、Ⅰ19就分别有586、781个村落,占三批传统村落总数的96.6%。通过对二级和三级格网的村落分布离散性进行分析,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数据结构更加系统和清晰有序,为合理构建其数据库提供了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472.
在柴达木格尔木河流域,随着内陆流域水系的产生与地表径流的消亡,从山区至盐湖区钾(K)硼(B)锂(Li)等有益元素的分布可以划分为淋溶-径流区、径流-蒸发区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区3个具有显著特点的水文化学分带。河水中,K、B、Li含量随矿化度升高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在盐湖区,K、B、Li等资源性元素明显富集。研究发现,格尔木河东部主流(秀水河)是格尔木河水中B和Li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473.
郭彩清  李亚  吴鹏程  姚建新 《地质通报》2016,35(12):1976-1984
对河北省围场地区广发永剖面藓类植物薄网藓Leptodictyum riparium、似叶镰刀藓Drepanocladus trichophyllus和多姿柳叶藓Amblystegium varium的古地理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地理分布研究显示,这些植物最早出现于早中新世的围场地区,可能起源于该时期的古北大陆,东亚为起源中心。之后向东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向西沿欧亚大陆扩散至欧洲西部,至全新世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新世后,薄网藓与多姿柳叶藓进一步向南扩散,分别由北美及亚洲东部扩散到南美洲及澳大利亚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毛叶镰刀藓则在更新世就已形成与现代相近的分布格局。该研究确立了3种藓类植物的地理起源、地史分布及迁移路线。  相似文献   
474.
以不同刚度硅胶圆杆群为概化植物模型,测定其抗弯弹性模量,通过波浪水槽实验,研究规则波在不同刚度植物杆群内的流速分布、紊动特征及不同刚度杆群的消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波浪通过柔性杆群时,受其摆动的影响,流速周期变化从单峰型逐渐转变成双峰型,杆群刚度越小形成的二次波峰越明显;不同刚度杆群内水体紊动强度变化显示,杆群刚度越大,造成杆群内水体的紊动强度越大;随着杆群抗弯弹性模量的增大,其消浪系数也增大,消浪系数的增长与材料的抗弯弹性模量值非线性关系,而是在某一弹性模量范围内,对消浪系数的影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75.
以2014—2015年的GF 1为主、少量OLI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二次中国冰川目录等文献资料,修编完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省区的现代冰川编目,查明青藏两省区目前共有冰川24 796条,总面积约2624×104 km2,约占青藏两省区区域面积的137%,冰川储量为2027×103~2121×103 km3。调查区冰川数量以面积<10 km2、冰川面积介于10~100 km2之间的冰川为主,其中面积<10 km2的冰川有19 983条,占总数量的8059%,面积介于10~100 km2之间的冰川面积为11 96240 km2,占总面积的4559%;面积最大的中锋冰川的面积达23737 km2。调查区内的山系(高原)均有冰川分布,念青唐古拉山冰川数量最多,其次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这3座山系冰川数量占调查区内冰川总数量的6333%;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位列前3位,其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总数的6809%和7344%;然而昆仑山和羌塘高原的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大于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平均面积。从冰川海拔分布来看,海拔5 000~6 500 m之间是冰川集中发育区域,约占调查区冰川数量和冰川总面积的85%以上。调查区的冰川在各流域的分布差异显著,恒河流域是冰川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级外流区,其数量占冰川总量的47%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52%以上;青藏高原内陆流域的冰川数量、面积次之,其冰川数量占总数量的21%,面积占总面积的24%以上,并且内流区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略大于外流区的平均面积。总体上,西藏的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西藏和青海两省区的8492%、8492%、8668%,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两省区相近。  相似文献   
476.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平原核心区延庆盆地古气候演化,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北京延庆盆地阜高营剖面湖相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正构烷烃含量丰富且连续,碳数分布范围为C16~C33,高碳数奇碳优势明显,中链和短链烷烃均无奇偶优势,多以C29或C31为主峰的单峰分布为主,同时存在少量低碳数和高碳数并存的双峰型.延庆古湖有机质以陆生植物为主,包含少量的菌藻类和水生植物.综合ESR年代序列、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长链正构烷烃平均链长(average chain length,ACL)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和正构烷烃Paq参数,将延庆盆地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环境演变划分为:56.8~45.6 ka,气候暖湿,湖泊发育良好,湖面较高;45.6~31.5 ka,气候温湿,湖泊发育缓慢,水位略有下降;31.5~20.0 ka,气候冷干,湖泊水位严重下降;20.0~13.4 ka,气候较为干冷,有转暖趋势;13.4~9.2 ka,气候转暖,湖泊有所发育,但水位较低;9.2 ka至今,气候变干,湖泊萎缩.延庆古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参数的变化与古里雅冰心、李家塬黄土、深海氧同位素反映的气候变化较为一致,呈现冰期-间冰期旋回,且受控于同纬度太阳辐射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7.
王诗扬  卢天丕 《贵州地质》2018,35(3):225-232
本研究以地层岩石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典型区核查采样检测的基础上,开展了贵州省内富锶(Sr)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富锶(Sr)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寒武系、三叠系白云岩以及侏罗系砂岩地层中,受地质构造控制,在平面上从黔西南、黔中、黔北呈条带状集中分布。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省内富锶(Sr)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空间分布,对在贵州省内开展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勘查评价、规划管理和推动贵州省饮用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意义。  相似文献   
478.
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北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被广泛而成熟地运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为明确张家口崇礼区北部成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示信息,对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异常查证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元素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开展R型聚类分析、统计化探异常区岩石的地质年代、对比该区化探异常及已知矿床与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从而推断了该区找矿主攻元素为Ag、Pb、Zn、Mo、Cd,且Ag、Pb、Zn和Mo、W 2组元素分别具有共伴生关系,指出该区化探异常主要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找矿模型为蔡家营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具有寻找次火山-热液型Ag、Pb、Zn、Mo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79.
1965-2015年新疆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新疆51个台站1965-2015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及大雨3个等级,分析了新疆近51 a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各等级降水日、降水量及降水强度与总降水量的空间相似程度以及各等级降水对夏季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新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以小雨为主。以天山山脉为界,南北两疆降水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北疆夏季降水量(日)占年降水量(日)的36%~45%(36%~39%),南疆夏季降水量(日)占年降水量(日)的51%~63%(48%~60%);新疆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及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新疆夏季总降水量与各等级降水量的空间相似系数最为密切,与各等级降水强度的空间相似系数相对较小;新疆夏季小雨贡献率最大,中雨其次,大雨最小,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的变化主要受小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0.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时空分布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冰川反照率对冰川融化具有重要影响,以2000-2013年MODIS的MOD10A1逐日积雪反照率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冰川年平均反照率变化范围是0.42(枪勇冰川)~0.75(PT5冰川),其中夏季平均反照率变化范围是0.45(来古冰川)~0.69(东绒布冰川和古里雅冰川)。冰川反照率空间分布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冰川反照率的变化速率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南部较大往北减小,北部反照率出现增大现象。研究区内大部分冰川反照率呈波动降低的趋势,年平均反照率和夏季平均反照率变化速率最大值都出现在枪勇冰川,分别是-0.015 a-1和-0.019 a-1。木吉和木孜塔格冰川年平均和夏季平均冰川反照率都增大,木吉冰川是由于2012年的高反照率引起的,而木孜塔格冰川主要与该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