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2篇 |
免费 | 1059篇 |
国内免费 | 12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2篇 |
大气科学 | 339篇 |
地球物理 | 551篇 |
地质学 | 3605篇 |
海洋学 | 1067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284篇 |
自然地理 | 6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235篇 |
2022年 | 292篇 |
2021年 | 300篇 |
2020年 | 271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290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56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115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64年 | 8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1943年 | 6篇 |
1941年 | 3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次沙尘暴天气及沙尘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刘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20(4):511-517
动用MM4中尺度动力学模式结合沙尘气溶胶传输模式。模拟分析了1992年4月22日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及沙尘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导出了固液两相流体中球空泡的振荡方程,并用数值方法讨论了固体颗粒对它泡运动及泡壁压强的影响,得到了固相浓度、颗粒尺寸等因素与空泡运动之间的定性关系。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液体与颗粒之间力的双向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33.
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本文建立三维流支--一维非线性固结地面沉降模型,在混合井流,降雨滞后补给,初始水头形成,人为边界刻画,水流-固结耦合及软土层固结滞后于地下水开采层水头变化等方面有所改进,所建模型用于苏州市,模拟出若干地面沉降重要特征,地面沉降中心偏离地下水漏斗中心,地面沉降动态滞后于地下水的水头动态,软土层渗透系数随固结过程的变化及头在软土层中的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34.
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利用地质异常体处理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追踪出工区内发育的水道砂体,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工区内主要发育高弯度重力流分支水道,根据深水水道充填成因分类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侵蚀充填型和侵蚀—加积型水道复合体;大型侵蚀水道内部由多期充填,主要由滑塌形成的旋转滑块和碎屑流、叠置水道及水道—天然堤沉积组成;并在三维可视化中识别出了多期水道砂体,探讨了水道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35.
36.
为有效引入"流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同时降低集合预报带来的计算量,尝试通过优选与同化时刻天气形势更相似的历史预报样本,并结合预报过程中的时间滞后样本,将两种样本引入集合-变分混合同化系统中,构建基于优选历史预报样本和时间滞后样本的集合-变分混合同化方案。单点观测理想试验表明,优选历史预报样本结合时间滞后样本,既能够缓解样本不足所导致的采样误差,又能够为同化系统提供"流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连续一周的循环同化及预报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ERA5资料和探空资料,三维变分方案整体表现稍差,样本组合混合同化方案分析场和预报场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且比仅用时间滞后样本的混合同化方案有所改进;降水评分整体也表现最优,尤其对中雨和暴雨的模拟改进较明显,较好地模拟出了强降水中心的强度和位置,且改善了降水过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38.
39.
鄂尔多斯盆地长期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晚古生代早期砂体不发育与分布规律不清的认识,长期制约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因此,加强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含气地层地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成因研究,对进一步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作者采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与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 首先对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以岩性、旋回和沉积特征变化作为识别依据,并提出二级层序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变化巨大、二级界面之上叠置的低位砂厚度巨大的观点,共将本溪组—石盒子组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其次根据层序内部砂体堆积、迁移样式对体系域进行了划分。通过大量钻井的层序单元追踪对比与岩心精细描述,重点分析层序格架内主要含气层段本溪组、山西组及盒8段储集砂体的空间叠置关系,结合不同时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对其进行探讨,认为优势含气层段储集层中本2段具有障壁迁移、毯式连通,山2段具有低位控砂、面线连通,山1段具有侧向迁移、接触式连通,盒8段具有迁摆叠置、多向连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高铁作为城市群内部物质与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扩展和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而城市群则是被高铁系统压缩了空间的众多城市空间。本文通过采集长三角城市群380个高速铁路客运数据建构20×20的矩阵,建立了基于高铁客流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内外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间城市网络联系密度高于其他廊道城市间联系;②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上海与镇江、嘉兴,南京与丹阳、湖州,苏州与常州、昆山等城市间联系紧凑;③在城市群“空间流”分层方面:第一层级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沪—苏—锡—常”及其沿线;第二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宁”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三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杭—甬”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四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上海—金华—义乌及其沿线路线构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