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1.
为了解决深海油气井工程和大洋科学钻探深部高温井段钻井液流变稳定性和护壁性能等变差问题,以复合粘土为造浆材料,通过优选抗温抗盐降滤失剂、防塌剂和高温稳定剂等关键处理剂及钻井液配方优化研究,研发了一套耐230 ℃高温海水钻井液配方。采用高温高压流变仪、六速旋转粘度计和高温高压滤失仪等仪器,开展耐230 ℃高温海水钻井液的综合性能评价,如热稳定性、高温流变性等。实验结果显示,密度1.5 g/cm3的钻井液在230 ℃老化16 h前后,表观粘度变化率为2.5%,高温高压滤失量为23 mL。研究结果表明,该海水钻井液抗温可达230 ℃,具有良好的抗高温稳定性、高温流变性能以及较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可满足深海高温硬岩钻探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海泡石的性质和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地壳介质的流变性与孕震模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地质》2003,25(1):1-10
在分析归纳中国大陆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地壳介质的物理性质 ,特别是地壳介质的流变特征 ,进而探讨了震源深度分布的物理解释和孕震环境。文中应用中国陆区地热研究中的有关成果 ,推导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壳内脆韧性转换带的深度 ,给出东部地区壳内脆韧性转换带深度为 2 0~ 2 5km ,西部地区为 35~ 4 5km ,这一结果显示出壳内脆韧性转换带与我国东、西部震源深度的下界面基本一致 ,且中国大陆地震的深度大体上终止于壳内脆韧性转换带。从而表明 ,壳内脆韧性转换带有可能是控制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的主要原因。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大陆强震的震源模型 ,讨论了大陆地震的孕震过程和有关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磷酸盐缓凝剂的优选与水泥复合浆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以无机聚合物(水玻璃)为速凝剂,以磷酸盐为缓凝剂配制而成的CWP水泥复合浆液。在该复合浆液中,用磷酸二氢铵作缓凝剂效果最好。CWP复合浆液在流变性,塑性强度,稳定性和结石强度上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长庆三叠系油藏非均质性强,微裂缝发育,常规酸化时酸液易进入高渗带或微裂缝,进一步扩大出水通道,酸化后含水大幅度上升。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黏弹性表面活性剂SUA-3—Gemini季铵盐自转向酸液体系,由于SUA-3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烷基和两个季铵盐,所以用其配置的胶束流体具有良好的黏弹性。该体系在60℃时与碳酸钙反应过程中黏度能迅速达到460 mPa·s,待体系pH值升高到6时,遇油黏度迅速降低至78 mPa·s,在地层中能够形成自转向,达到均匀布酸,自动破胶的目的。在现场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应用基于内蕴时间理论的土流变性研究的有关结论对地基沉降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并且把所得到的地基沉降计算公式与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基沉降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公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场矿区永冻层钻进过程中出现的冻钻、塌孔和钻井液絮凝等特点,结合矿场钻探地质资料,在粗分散抑制性抗低温钻井液体系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了适宜大场矿区永冻层钻进的配方。配方:1 000mL水+2%Na2CO3(钠基膨润土的2%)+4%钠基膨润土+10%NaCl+2%KCl+5%乙二醇+0.15%Na-CMC(高黏)+0.3%LV-PAC(低黏)。实验表明该配方在-10℃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未出现冻结、絮凝等现象;同时,运用DPS软件分析了该钻井液的流体类型,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为幂律流体,在低温下该钻井液的非牛顿性增强,流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密度钻井液体系普遍存在的黏度偏大、流变性难以调控、经常出现井下复杂情况等问题,通过对聚合物包被剂、膨润土含量、润滑剂、抑制剂的优选,确定了低土相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的最佳配方,开发了一套低土相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钻屑、NaCl和石膏的污染能力和良好的抑制封堵能力,岩屑滚动回收率达到93.7%,能够满足高温高压、严重造浆、高渗透率以及微裂缝发育等复杂地层的钻井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相关,本文深入分析了秦巴山区十天高速某富水滑坡的成因机理,预测了公路开挖后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案;通过施工期间监测资料分析及工程效果研究,验证了其变形破坏模式并总结了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滑坡各阶段变形特点。提出对于地下水来源丰富的大型覆盖层滑坡,其蠕变特性与黏性土的流变性及自身的应力状态有关,滑体中黏粒含量越高、塑性指数越大、含水量越高,土的流变性越强,滑坡蠕动变形越明显;该类滑坡仅采取支挡和地表排水措施难以有效控制其变形发展,需辅以泄水隧洞等地下排水工程,改变地下水渗流场,提高滑带有效应力,方可稳定滑坡;大型深层覆盖层滑坡即使采用抗滑桩等支挡工程进行预加固,随着开挖的加深,坡体应变能释放,将形成新的塑性区,滑面的发展遵循"渐进破坏"理论,逐步向下发展,治理工程需兼顾多层滑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岩屑回注过程中回注浆的稳定性难题,研制了PE-SCA101携砂剂,并对携砂剂的携砂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携砂液的粘度不是影响携砂能力的主体因素,携砂液携砂能力是岩屑颗粒粒度、携砂液粘度、屈服应力、表面活性和加砂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岩屑颗粒直径为161μm,PE-SAC101加量0.2%,加砂比为10%~25%时,可配制成稳定的悬砂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