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8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2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篇 |
大气科学 | 26篇 |
地球物理 | 381篇 |
地质学 | 586篇 |
海洋学 | 132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16篇 |
自然地理 | 2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2018—2021年连续4年流动地磁数据,分析了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前后周边区域岩石圈磁场部分要素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1—3年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在震中100 km范围内出现了幅值减小、方向转向或无规律变化的弱变化现象,震中位于磁倾角、总强度、垂直分量的梯度带;震前1—2年,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的特征更明显,弱变化区域更靠近震中,震中在磁倾角、总强度、垂直分量的“0”变线周围20km范围内;在震前2—3年,震中周边200km范围内,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方向与断层走向有较高的一致性;震后,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现象消失。震前两期至震后一期结果显示,震中位置与磁偏角、磁倾角、总强度、垂直分量“0”变线的距离经历了“远—近—远”的过程,说明玛多震中地下应力的变化与上述要素“0”变线的分布关系密切,这些要素可以作为震磁异常的佐证。 相似文献
62.
63.
岩石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特性的最直接的手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重点总结了水和部分熔融对上地幔顶部橄榄石流变行为的影响 ,以及地壳多相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 相似文献
64.
1991年10月30日宁夏同心M_L5.1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许文俊(宁夏地震局,银川)1资料的处理与异常识别宁夏自1978年开始进行流动重力测量,共有66个测点,72个测段。1989年对整个测区的测点进行了改造,使用拉克斯特重力仪(LCR-G80?.. 相似文献
65.
岩石圈塑性流动与大陆板内构造变形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对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机制有两种不同认识,即“刚性”板块通过弹性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岩石圈通过下层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通过对岩石圈各层变形属性和塑性流动的研究。认为通过处于塑性状态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控制板内构造变形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6.
研究反映测区重力场变化的两种方式:重力段差的时序变化图及测区重力场的平面变化图.结果表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伴随着重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在井下地震观测中,各种地表背景噪声具有显著衰减作用,针对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现有大量非专用浅井式设计的Guralp CMG系列地震计,以及目前多个新获批项目在高背景噪声区域的观测需求,设计一种野外实用浅井观测方式,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进行不同深度、不同井壁材质的观测对比实验,分析研究观测数据的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浅井深度的增加,地震背景噪声在垂直、水平向得到改善,改善程度随频率变化有所不同。分析认为,在华北现有地质环境下,6 m浅井是较为经济的观测方式,性价比高、占地小、施工简便,可用于后续多个项目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