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8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2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篇 |
大气科学 | 30篇 |
地球物理 | 407篇 |
地质学 | 690篇 |
海洋学 | 10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120篇 |
自然地理 | 2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地下水非线性流动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代群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27(2):50-51,55
本文探讨了非线性地下水流动的规律,对比了两种常用的公式模型,Forchhimer及指数型公式,并通过实验证实了Forchhimer公式具有更广的适用性。深入探讨了利用达西流有限元及边界元模型进行非线性地下水流动模拟的方法及步骤并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边界元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应用流动注射在线共沉淀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样中痕量铬的价态分析方法。利用铬(Ⅲ)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镧形成共沉淀而与共存离子分离并得到富集,沉淀不需过滤,直接用稀盐酸从编织反应器(KR)中溶解并洗脱下来,用原子吸收测定。本体系的浓集倍率22,检出限(3σ)0.8μg/L,相对标准偏差(n=11)2.72%,用水标样考察,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天然水中铬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3.
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动单元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成因、岩性和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使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说明各类动态资料对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较为重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4.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t/d、5.5t/d和8.6t/d的初始产能。 相似文献
65.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层赋存于新近系古新统塔贡组中,主要含钾矿物为光卤石,少量钾石盐.成矿期塔贡组及钾盐矿层主要受北西向的边界断裂及塔贡向斜控制;成矿期后钾盐矿层主要受褶皱(盐向斜、盐背斜)控制.在钾盐矿层沉积后,先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形成宽缓褶皱.由于向斜部位相对沉降,沉积速度较快,钾盐矿层上部的碎屑岩较厚;而背斜部位相对上... 相似文献
66.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储流动单元层次性进行分析—以泌阳凹陷双河油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建立了应用流动注射在线共沉淀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样中痕量铬的价态分析方法,利用铬(Ⅲ)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镧形成共沉淀而与共存离子分离并得到富集,沉淀不需过滤,直接用稀盐酸从编织反应器(KR)中溶解并洗脱下来,用原子吸收测定。本体系的浓集倍率22,检出限(3σ)0.8μg/L,相对标准偏差(n=11)2.72%,用水标样考察,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天然水中铬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8.
流动注射分极及其在地质样品痕量元素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流动注射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特点,介绍了流动注射在线分析技术,包括流动注射-原子光谱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电化学分析法等联用技术在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9.
基于流动单元的储层评价及剩余油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然分段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在该区识别出4类流动单元,并以短期旋回为单位,对各类流动单元进行了平面分布预测,按流动单元的平面结构特征将短期旋回分为4类.采用概念模拟、定性分析和定量模拟的方法对剩余油进行了研究,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结构对剩余油的控制明显,处于一类、二类短期旋回中的大面积连续分布的E,G型流动单元大多水淹,而在以F型为主的三类短期旋回中不被控制的小型孤立的G型流动单元及大面积分布的F型流动单元成为剩余油富集部位,针对此,开发调整策略应加强小规模E,G型流动单元的完善,加大三类短期旋回的动用力度,封堵一类短期旋回.这一策略明显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0.
岩石圈塑性流动与大陆板内构造变形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对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机制有两种不同认识,即“刚性”板块通过弹性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岩石圈通过下层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通过对岩石圈各层变形属性和塑性流动的研究。认为通过处于塑性状态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控制板内构造变形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