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篇 |
免费 | 818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81篇 |
地质学 | 2233篇 |
海洋学 | 193篇 |
综合类 | 270篇 |
自然地理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矽卡岩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4Pb/204Pb=17.741~18.301,平均值17.993;207Pb204=Pb=15.433~15.551,平均值15.495)与早期侵入岩(206Pb/204Pb=17.859~18.474;207Pb/204Pb=15.429~15.431)以及晚期侵入岩(206Pb/204Pb=17.959~18.223,平均值18.088;207Pb/=204Pb:15.434~15.566,平均值15.536)的Pb同位素组成均说明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超基性一基性侵入岩通过被晚期中性侵入岩交代同化,大量铁质进入晚期中性岩浆之内,间接为铁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晚期侵入体的岩浆热液不仅是成矿物质的栽体,而且所产生的压应力和热能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天湖铁矿床是新疆东部已知大型铁矿床之一。矿床以层状、似层状产于晚元古代天湖群(1060Ma)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呈以白云质大理岩为容矿岩的条纹一条带状磁铁矿,属变质含铁碳酸盐建造。本文从成矿地质环境、变质作用、矿石矿物学等几个方面对其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和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与国内同类型矿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硅质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英次生加大边、孔隙充填式的石英晶体形式赋存的硅质矿物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集层
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之一,平均含量达3.8%,这在众多含油气盆地中是极少见的。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上
部地层如石千峰组和石盒子组来说,同期火山物质的蚀变是形成硅质胶结物的主要原因之一;山西组与上部地
层石千峰组和石盒子组相比,具较高的硅质胶结物含量且常与高岭石相伴生,同时砂岩中的长石含量很低,这
种现象说明,长石等易溶硅酸盐组分在有机酸的溶解下释放的硅提供了形成硅质胶结物的物质来源。早成岩期
相对浅埋深条件下形成的硅质胶结物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强度,对砂岩储集空间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
因而应属于保持性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是中性-正面的。 相似文献
997.
兰渝铁路上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极差,具有泥质弱胶结、未胶结、石质极软的主要特点,在施工中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水稳特性,随硐室开挖含水率明显增大,易发生塑性变形或流变,围岩稳定性迅速变差,引起砂岩结构破坏,产生涌水、涌砂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采用岩石试验、电镜扫描及物探松动圈测试等方法,探究地下水渗流条件与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引起岩石微观结构的改变是其软化与变形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998.
一、技术类型该技术属高效开采技术。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矿体赋存条件差、岩性极不稳固、矿体形态复杂的砂页岩难采矿体。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通过对矿体分步进路式开采,依照大矿体分步回采、小矿体一次回采的采矿顺序,再运用高压泵送系统输送低强度混凝土充填采空区,预留下分层回采作业空间,按照一采一充设计原则,每次往上进行回采、充填,交错进行。(二)关键技术与设备关键技术为井下废石破碎高压泵送黄泥碎石胶结充填技术。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冈底斯尼雄超大型富铁矿的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侧的冈底斯北带发现尼雄超大型富铁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从构造演化和成矿演化的角度对冈底斯措勤县尼雄富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本区富铁矿主成矿期为晚白垩世,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造陆到青藏高原新生代板内造山、地壳增厚、隆升伸展的重大构造转换过程中。与冈底斯南缘晚新生代斑岩型铜矿床相比,显示青藏高原大规模成矿具有从北向南迁移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笔者依据主要铁矿化分布区赋矿建造、蚀变及附近主要地质体、成矿作用、成矿地质条件、区域矿产、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及航磁异常、空间组合等要素综合分析, 结合区域近30年来铁矿找矿实践和效果统计等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地区铁矿划分为岩浆型、热液型、矽卡岩(交代改造)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型、海相火山喷气-热液(交代改造)型、陆相沉积型、海相沉积型(古砂矿)、残积型(现代砂矿)7种类型, 并总结了主要类型的区域找矿标志。认为区域铁矿找矿工作需按照深化老区、开拓新区的部署思路, 主攻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型及火山喷气-热液(交代改造)型磁铁矿。重点关注南阿尔泰阿巴宫及麦兹地区老矿区及南阿尔泰和准噶尔东北缘工作程度低的基岩区及浅覆盖区的部分航磁异常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