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篇 |
免费 | 818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81篇 |
地质学 | 2233篇 |
海洋学 | 193篇 |
综合类 | 270篇 |
自然地理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山西省原平市孙家庄铁矿床是一个隐伏的中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对铁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认为铁建造受地层层位、构造控制,含矿岩石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地磁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运用磁异常找矿可取得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2.
张马屯铁矿为一夕卡岩型磁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单一的防治水方法难以达到采矿生产的要求.在长期探索矿山防治水的基础上,采用同水平疏干法对张马屯铁矿地下水脉管式径流进行试验,取得了完全疏干的效果,为深井大水矿山探索出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唐克里里铁矿位于西非塞拉利昂共和国北方省的西南部,铁矿主要赋存于苏拉(Sula)山区的Kamabui组绿岩带中,主要岩性自下而上为变超基性火山岩(绿泥岩—滑石片岩)、变基性火山岩(角闪岩)、石英岩和变沉积岩夹条带状铁矿。矿石类型分为上部氧化矿体和下部原生磁铁矿。唐克里里铁矿矿体规模较大,矿化连续、构造简单。下部原生磁铁矿为条带状含铁建造,SiO2含量较高,为典型的沉积变质铁矿床;上部氧化矿是由原生矿经过长期风化、雨水淋滤作用而形成,氧化后Al2O3含量较高,为风化淋滤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34.
35.
辽东湾海域勘探面积超过1.5×104 km2,200余口探井集中在构造高部位,洼陷部位烃源岩样品很少,这给油气资源评价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查明不同洼陷、不同层位、不同性质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情况,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定量评价油气生成的效果。首先根据地球化学分析,选出不同类型的未成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一级平行生烃反应的活化能计算,得到不同母质类型烃源岩活化能分布模型;再根据不同洼陷、不同层位烃源岩热演化历史和生烃动力学特征,计算了它们的油气生成率,再现了各个洼陷和层位烃源岩的油气生成过程。这为辽东湾烃源岩评价和油气资源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太古宙陆核的完整性对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内太古宙陆核构造上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包括前期断裂带南侧NNE向左行走滑和后期断裂带北侧NE向左行走滑。本文还原了郯庐断裂发育之前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太古宙陆壳的原始格局。构造恢复后古老地体及地体内岩石片麻理均呈NNW走向。通过对弓长岭地区BIF铁矿进行深入的构造解析工作,发现含矿太古宙表壳岩发育大量暗示水平运动的逆冲推覆构造。结合其年代学特征,本文进一步揭示新太古代末期一定规模的侧向挤压构造(水平运动)可能已经在华北克拉通内出现。 相似文献
37.
安徽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轴向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及建模,可弥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的多解性及探测精度的局限性,对定位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钻孔原生晕的研究工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主要成矿指示元素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富集和亏损,确定了磁铁矿、硫铁矿和硬石膏矿体的矿中、近矿及远矿指示元素组合,结合矿床成因模型,建立了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通过罗河和小包庄玢岩型铁矿床的佐证,认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型铁矿床的勘探工作中。 相似文献
38.
老挝爬立山铁矿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铁矿化产于二长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二长花岗斑岩具有富碱,硅、铝过饱和的特征,属钙碱性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大陆弧花岗岩类似,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正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属下地壳重熔被动侵位形成的\"S\"型花岗岩。岩体U-Pb年龄为283±2.9Ma,侵位时间为早二叠世。爬立山铁矿床潜在资源量巨大,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9.
系统研究了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偶氮染料橙黄G(简称OG)的吸附-还原脱色机理,重点考察了反应条件p H值、Fe(Ⅱ)与OG摩尔比对OG还原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表面结合态Fe(Ⅱ)能够有效提高还原脱色反应速率;OG脱色反应非常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随p H值的升高、亚铁离子吸附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当OG初始浓度为50 mg/L、Fe(Ⅱ)与OG的摩尔比为27.0时,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OG的去除脱色率在弱碱性条件下1 h内可达到100%。该系统对OG去除脱色的高效性是界面吸附与还原协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可为有效应用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在缺氧环境中的污染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