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5篇
  免费   5103篇
  国内免费   5242篇
测绘学   720篇
大气科学   771篇
地球物理   6674篇
地质学   20720篇
海洋学   1433篇
天文学   342篇
综合类   2493篇
自然地理   1487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893篇
  2021年   917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586篇
  2017年   650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33篇
  2014年   1660篇
  2013年   1264篇
  2012年   1420篇
  2011年   1361篇
  2010年   1222篇
  2009年   1380篇
  2008年   1409篇
  2007年   1138篇
  2006年   1169篇
  2005年   1095篇
  2004年   1073篇
  2003年   1159篇
  2002年   1149篇
  2001年   1233篇
  2000年   995篇
  1999年   992篇
  1998年   972篇
  1997年   918篇
  1996年   891篇
  1995年   863篇
  1994年   801篇
  1993年   671篇
  1992年   751篇
  1991年   649篇
  1990年   558篇
  1989年   478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7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7篇
  1954年   9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01.
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波动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的不整合和构造形成时间研究, 以及对典型井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沉积波动演化过程. 典型井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 在时间上, 塔里木盆地演化受控于740±, 200±, 100±和 30±Ma的周期性波动过程. 沉积充填、盆地沉降和不整合分析证明盆地沉积相带的趋向呈周期性转换, 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逆时针迁移, 周期为200±Ma, 说明波动在空间上的传播. 塔里木盆地的这种波动演化过程对认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2.
山西交城断裂为太原盆地西界的主控边界断裂,断裂带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6级地震.野外调查发现,沿交城断裂发现多处地裂缝.在交城县城北侧的坡底村-田家山村西一带地裂缝断续出露,裂缝与基岩隆起区与盆地倾斜平原的分界线的距离大约为200 m.  相似文献   
903.
介绍并讨论了现代地震学时期发生的最大大陆板内地震的1000多次余震的空间分布。其数据是由8台便携式数字测震仪组成的台网在主震后17天开始用3周时间记录的。我们已计算了高质量的单一事件位置,所基于的是由这个地区震级为2-5 的地震确定的一维速度模型。余震定位揭示出活动集中在一个近东走向的向南倾斜的面上,呈梯形分布。活动带沿走向逐渐变短,从深度约为5 km的浅部长度约为45 km到 35 km的深度不足25 km。整个破裂区面积约为1300 km2。我们估计主震的静态应力降为16±2 MPa。余震扩展到几乎整个地壳,集中在10 km深的上地壳,和约26 km 深的下地克。断层破裂没有在地表出露,也不知道它在2001地震前是否是活断层。余震数据与布季主震一致,主震是由夭折裂谷的拉张作用形成的断层在收缩过程中的重新激活引起的。  相似文献   
904.
运用地震活动标度ΔF对大华北地区MS≥6.0级地震震前资料进行时间扫描,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标度ΔF大多在震前1~2年出现超出一倍均方差的异常;运用该方法还对河南及邻区ML≥5.0级地震震前资料进行了探索,同样,中等地震震前也有一定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905.
INTRODUCTION TheLonghai ZhangpucoastalareaofFujianProvinceliesonthesouthernsideoftheoutletofthe JiulongjiangRiver.Tectonically,itislocatedonthesouthernsegmentoftheChangle Zhao’anfault zone.Previously,alotofseismogeologicresearchworkhasbeencarriedoutinthi…  相似文献   
906.
INTRODUCTIONThe structural mine earthquake in coal mines refers to the quake induced by excavationengineeringthatleadstorupturingor change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weakness surfaceintheinteriorof rock mass.According to the origin,mine earthquakes can b…  相似文献   
907.
盆地碎屑沉积物单颗粒低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高温锆石U-Pb年龄相结合 ,可以更好地示踪盆地沉积物源区构造 -热事件信息及沉积后盆地热演化历史。辽西北票盆地中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大部分落入 194.3± 2 .9Ma至 2 3 3 .8± 4.2 Ma范围内 ,大多数碎屑磷灰石颗粒裂变径  相似文献   
908.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especially its four-dimensional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is a subject that geological communities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nd studied.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trong underthrnsting (subduction) of the underlying block along an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and continuous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of the overlying block along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the occurrence of a basin-range tectonic framework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the flexure and disruption of the Moho.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modeling, the authors discuss in detail the couplings between various amounts and rates of displacement caused by basin subsidence, mountain uplift and Moho updoming and downflexure during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and subduction and the migration pattern of basin centers. They are probably indications or criteria for judgment or determination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相似文献   
909.
“地圆”还是“地方” 古代人的活动范围有限,即使站在山顶上,也只能看到地球表面很小的一部分。对古人来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谜。古人凭借直观感觉推理,对地球的形状曾有许多猜测。我国古代有地方和地圆两种观点,最早出现的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后来修改的“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个倒扣着的斗笠,大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后来又提出大地是一个整体球形的“浑天说”。在古希腊也是如此,存在“地圆”与“地方”之争。  相似文献   
910.
魏春东   《地理教学》2005,(10):35-36
看过这则案例及其活动设计,我深有触动,首先想到的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呈现在澳大利亚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地理课堂上时,他们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不知道澳大利亚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但我能够描述大多数中国学生的反应,他们应该和我学生时代的反应差不多吧,调皮的学生与同桌对材料中的同龄人评头品足时,乖巧的学生则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下快速通读材料,不时圈圈点点,以期回答活动中的问题和来自老师精心准备好的口头提问,因为他们清楚教师的良苦用心——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考试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