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51.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自然遗产,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积极保护,一方面要通过资源市场化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直接关系着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为例,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遗迹分别进行了保护性评价与利用性评价,得出保护一般而利用很差的Ⅲ-Ⅴ型结论。依据该结论提出了协调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即明确保护内容、地质遗迹与苹果产业互动发展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2.
粘性土微孔隙的定量研究是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大量获取多项指标的定量研究手段,粘性土微孔隙研究多年来一直难以突破定性研究状态,只是在近几年来有人将压汞法移植到测定黄土的孔隙大小分布上来,才跨进了定量研究粘性土微孔隙的领域。  相似文献   
53.
洛川地区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茂堂  魏明建 《中国沙漠》2009,29(3):536-543
洛川地区倒数第二次间冰期磁化率与孢粉资料分析表明: 248.1~236.1 ka BP气候温暖湿润,236.1~215.4 ka BP气候变得相对干冷;215.4~188.7 ka BP为该时期最湿热的阶段,其年均温比现今高5 ℃左右,年均降水量高300 mm左右。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地区差异。S2-1包括孢粉Ⅴ、Ⅵ带,对应于MIS7a的湿热期,S2-2包括孢粉带Ⅱ、Ⅲ、Ⅳ,对应于MIS7b~7d气候转为干冷期,S2-3与孢粉带Ⅰ和MIS7e相一致,其中在S2-2阶段,223.2~218.7 ka BP时期的增温事件与孢粉Ⅲ带和MIS7c相对应。黄土高原地区各剖面磁化率特征表现出极高的一致性,而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一些差异,原因可能是季风三角的不同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强弱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4.
人工苹果园持续时间对土壤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陕西渭北旱塬典型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该区洛川县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试图阐明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苹果园的高投入种植管理模式,能够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树龄的增加(0→60 a),在0~20,20~40、40~60 cm各土层砷含量的差异逐渐减小(4.1→0.4 mg/kg);40 a树龄果园土壤铬含量在各个土层均达最高值(分别为:87.3、89.7和94.6 mg/kg),而60 a果园则在各个土层均达最低值(分别为:76.0、79.5和73.3 mg/kg);0~20 cm,铜含量与镍含量随树龄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22.9→31.7 mg/kg与29.6→31.9 mg/kg);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铅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树龄果园土壤环境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  相似文献   
55.
发现于1957年的匼河文化遗址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四十年来,考古学和地学工作者虽然从化石、地层等多方面研究,但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受许家窑遗址及小长梁遗址的最新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的启示,过去两年对山西南部匼河遗址从磁性地层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匼河遗址剖面的磁化率曲线呈顶部高,中间2.5m到13m处较宽阔的低值带,具有华北黄土高原黄土L9的特征,底部又呈高值的分布趋势,这种磁化率的分布关系与洛川标准剖面的S7-S12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文化层以上地层剖面的年代范围为0.7-1.02Ma,由此可推算位于底部磁化率高值带以下的文化层的年代至少早于1.02Ma,完全不同于匼河文化遗址0.247Ma的现行认识,而与苏朴、朱日祥等人对许家窑、小长梁遗址,马圈沟遗址年代的最新认识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56.
利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植保站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记录的2017—2019年金纹细蛾数据和相应的洛川县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苹果金纹细蛾发生趋势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洛川县金纹细蛾主要影响时间从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年内可出现3个影响高峰期;金纹细蛾每天05时开始活动,12时活动减弱,06—10时活动频繁。降水对金纹细蛾的数量有明显影响,降水越多,虫情越严重;气候干旱,成虫数量明显偏少;5月上旬后期及中旬降水对第一代成虫影响巨大,是影响成虫数量的关键时段。根据金纹细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可以预测洛川第1代成虫发生期,对指导苹果生产,及时防治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野外实测节理数据统计及室内地形图量测,分析了洛川塬黄土构造节理走向与塬区水系沟槽发育的关系,阐述了构造节理对洛河二,三级支流沟槽网络的控制作用以及沟脑小冲沟的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58.
特大丰水年洛川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1月对洛川人工林地和农田0~6 m深度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土壤干化现象和土壤水分恢复问题。受2003年特大丰水年降水补给作用,人工林地4 m以上深度的土壤干化现象消失,而4 m以下的土壤干化层依然存在。这就表明,年均降水量600 mm左右的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人工林地存在难以自然消除的土壤深层干燥化现象,成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特大丰水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一般可以达到4 m深度以下,并且随人工林植被类型和植被生长年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和减轻土壤干化层的危害,应该通过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和控制造林密度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59.
洛川末次冰期的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红外释光(IRSL)信号异常衰减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预加热只能部分消除异常衰减对等效剂量测定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IRSL异常衰减过程也许存在着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组分; 2)对16个已知年龄的马兰黄土(15~70ka)样品细颗粒混合矿物天然IRSL信号的ED值与期望ED值的比较初步显示,马兰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IRSL信号异常衰减不断发生,导致混合矿物IRSL的年龄测定值可能被低估达20 % 以上。  相似文献   
60.
洛川黄土记录的最近2500ka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周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鹿化煜  刘洪滨 《地质论评》1998,44(5):553-558
对厚约140m的陕西洛川坡头村黄土剖面进行间距3~10cm的系统采样,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和粒度,选择〉30μm颗粒百分含量和磁化率分别作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以新建立的时间标尺为基础,分析了最近2500ka以来东亚季风变化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时间序列包括含有100ka,41ka和23ka地球运动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同时包含有约80ka,56ka和30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