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242篇
海洋学   5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3 毫秒
981.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等常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代。角闪石环带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从核到边,钛、铝、(钠 钾)含量增长,反映了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的进变质演化过程;相反,角闪石环带从核部到边部钛、铝和钾 钠含量降低,则暗示温度和压力同时降低而进入另一个退变质演化阶段。所获得的 Sm-Nd 全岩及角闪石的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28±12 Ma、Rb-Sr 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8±6.2 Ma和344±11Ma。根据角闪石环带、矿物共生组合、微结构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的半定量计算和同位素定年,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可能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527~450 Ma)可能记录了与洋底变质作用有关的(亚)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条件,早期的阳起石、钙质角闪石及镁铁质角闪石残余核为该阶段的产物;第二阶段(~330~240 Ma)进变质作用达到高峰的P=~0.9 GPa、T=~700℃,显示了过渡的高角闪石相-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广泛的剪切变形及韭闪质普通角闪石-韭闪石边是该阶段的产物;第三阶段(~130 Ma~90 Ma)显示一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P=~0.1~0.3 GPa、7=~300~400℃),可能与区域/热接触变质有关。因而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演化显示了一个逆时针 P-T-t 轨迹,最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裂解及洋壳化和随后的年轻洋壳消亡、陆(华南大陆)-陆(印支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8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位于外海,为典型的远岸工程。该文介绍了码头区域桩基工程和陆域形成区域地基处理方面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983.
尽管前人对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了不同地幔源区组分的存在,但就其成因机制来说仍然存在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984.
位于柴北缘西段的小赛什腾山分布大量海西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其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对揭露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赛什腾山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72±3 Ma和273±2 Ma,指示两者均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两者均不同程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正的εHf(t)值(2.04~8.16)和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0.77~1.16 G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赛什腾山早—中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均为宗务隆洋俯冲消减的产物,石英闪长岩为玄武质洋壳板片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遭受地幔橄榄岩混染而成,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洋壳熔融产生的岩浆底侵...  相似文献   
985.
986.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地区洞嘎金矿作为南拉萨地体较早发现的独立金矿,其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揭示凝灰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85. 1 ± 1. 9 Ma(MSWD = 0. 48),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K2O/Na2O值(2. 91 ~ 12. 3)较高,属于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HREEs)。结合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凝灰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洋壳北向俯冲相关的大洋岛弧环境。另外,凝灰岩以Nb/Ta值为14. 0 ~ 17. 8、La/Nb平均值<2. 50、Zr/Ba平均值为0. 31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正的εHf(t)(+ 8. 05 ~ + 14. 2),暗示凝灰岩岩浆源区为受到新特提斯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交代的亏损软流圈地幔楔;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主要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分异。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中的裂隙构造不仅为洞嘎金矿的含矿热液运移提供了空间,而且也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场所;同时,凝灰岩也起到了盖层作用,保护矿床形成后免受剥蚀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洞嘎金矿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大洋岛弧环境,是斑岩型铜金矿床外侧的热液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987.
滇西保山地块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主要微陆块之一,但对其物源和古地理位置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地层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来约束其物源及古地理位置,并进一步探讨原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地层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模式,主年龄峰期为-0.95Ga、次级年龄峰期为-1.2Ga和-2.5Ga。寒武系公养河群最小锆石年龄为526Ma,结合其上部年龄为499.2Ma的火山岩夹层,约束其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早期。对比保山地块不同区域早古生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和年龄峰值。-0.95Ga主年龄峰期和-2.5Ga的次级年龄峰期指示保山地块早古生代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印度大陆,而-1.2Ga的次级年龄峰期表明有部分沉积物来自于西澳大利亚,其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位于印度和西澳大利亚之间。结合沉积学证据及滇西地区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浆作用,本文认为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88.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了对该洋盆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在回顾总结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基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卡拉麦里断裂南侧的石炭纪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在结构上具有东西分段差异。卡拉麦里东段(双井子地区)和西段(白碱沟地区)下石炭统底部均为滴水泉组碎屑沉积,时代为359~350 Ma;其上覆地层均为松喀尔苏组a段,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顶、底火山岩年龄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350~332 Ma;松喀尔苏组b段碎屑沉积仅发育在卡拉麦里西段,其时代为332~323 Ma;西段上石炭统为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测得最老和最年轻的火山岩年龄将其时代限定为323~306.5 Ma;而东段上石炭统为石钱滩组碎屑沉积,在盆内偶见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时代为308~299 Ma...  相似文献   
989.
通过会理—东川—易门地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在滇中易门六街一带“昆阳群”黑山头组底部发现一套流纹质凝灰岩夹层,厚约20~45 m,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 ICP- MS)对流纹质凝灰岩进行年代测定,获得锆石U- 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2±20 Ma(MSWD=0. 72,n=15),代表了该凝灰岩的形成时代,说明黑山头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期,是滇中地区首次发现~1. 4 Ga岩浆记录,进而限定了昆阳群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期—新元古代早期(1. 5~0. 9 Ga)。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表明,流纹质凝灰岩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岛弧型岩浆岩;锆石εHf(t)值兼具正值和负值,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与古元古代(2438~2030 Ma)俯冲洋壳板片的熔融有关,并伴有地壳物质的混入。本年龄数据与中元古代菜子园蛇绿混杂岩端元辉长岩(~1. 4 Ga)年龄相当,可能为菜子园—易门洋开始削减的产物,该时期是菜子园—易门洋裂解—俯冲转换的重要时期。结合河口、新平、撮科一带陆续发现高压变质岩及蛇绿混杂岩,绿汁江断裂在绿汁镇—元谋一带存在构造混杂现象,推断菜子园—易门洋在河口金沙江一带由西转向南沿着绿汁江断裂带由通安—河口—元谋—绿汁—新平一带展布。  相似文献   
990.
在内蒙牙克石地区发育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岩石组合:一类为乌奴耳-头道桥蛇绿混杂岩,另一类为晚古生代弧属性侵入岩。乌奴耳-头道桥蛇绿混杂岩由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玢岩(岩墙?)、变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基性岩类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与N-MORB的特征类似,不具有Nb-Ta负异常,Nb/Nb~*值平均1;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该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扩张脊。晚古生代弧属性侵入岩出露于白井山、乌尔其汗,由中基性单元(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和酸性单元(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基性单元和酸性单元属于钙碱性岩系列,富集LREEs和LILEs,具有Nb-Ta负异常,高Sr、Sr/Y值,低HREEs和Y,Eu异常不明显;酸性单元显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乌奴耳-头道桥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与头道桥蓝片岩、吉峰蛇绿混杂岩、新林蛇绿岩构成一条重要的缝合带,暗示本区古洋盆的存在。晚古生代弧属性侵入岩中,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26±1.9Ma,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23.7±1.9Ma;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显示,中基性单元和酸性单元的形成与早石炭世洋壳板片的俯冲作用有关,暗示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洋盆的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