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深化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金融企业不断完善全球战略布局。金融企业通过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为其他行业的全球扩张提供了金融支撑,推动了国际业务往来与资本流动,建构起了城际联系网络。论文以中国金融企业全球布局的时空演化为切入点,基于城市网络的分析方法,探究1979—2019年中国金融企业链接全球城市的网络塑造过程。研究发现:(1)中国金融企业全球扩张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明显;(2)随着全球分支机构数量和扩张范围的增加,扩张由主要世界城市延伸到全球范围的中小城市,亚太地区、离岸金融中心、欧美主要金融中心等成为网络中重要节点;(3)城际联系主要是通过金融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式、“总部—区域中心—分支机构”式和收购式扩张等3类扩张模式塑造而成。最后,探讨了国家经济战略与地缘关系、企业性质差异、节点城市或国家的特点等对企业扩张路径和城际联系形成的影响,为金融企业全球扩张及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72.
本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以衡阳中心城区(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时相的Landsat数据,探讨衡阳城区2000—2015年15年期间建设用地扩张的规律。定量分析主城区在不同时段的扩张过程、特点及扩张模式,分析衡阳市城区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衡阳市城区2000—2015年间通过大量侵占耕地来满足城区扩张过程中的建设用地土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78.3 km~2,耕地面积减少122.6 km~2。其扩张方向由西部蒸湘区转向南部雁峰区后转向东部珠晖区。15年的整体扩张模式表现为以中心城为圆心的"同心圆"式蔓延扩张,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为科学制订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73.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利用收集到的Landsat TM图像、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开展区域城镇扩张监测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1995—2010年间城镇扩张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综合利用TM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可精确稳定地提取城镇信息;1995—2010年间,浙江省城镇用地持续增加,除洞头县、庆元县、文成县、云和县、兰溪市、龙泉市和绍兴市等7个县市扩张加速度有所减缓外,全省其余市、县均处于加速扩张阶段;浙江省城镇扩张地域差异明显,表现为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整体高于内陆地区,地势平坦地区高于地形复杂地区,从而形成了杭州、绍兴、温州3大沿海城市群和以金华为中心的内陆地区中小城市带。  相似文献   
974.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从上地幔返回地表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受奚  叶瑛 《地质学报》1997,71(3):245-253,T001
印支期苏—鲁超高压榴辉岩带是初始欧亚板块东部大陆边缘在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作用过程中,由黄海—苏东北地体A—型俯冲至上地幔形成的。其回返地表主要是在中—新生代由弧后扩张作用引起的地壳拉伸、增长、减薄过程中实现的。中—晚白垩世非造山的碱性花岗岩带与榴辉岩带的重叠、晚白垩世红色盆地、第三纪巨厚沉积岩系和新生代大陆裂谷带玄武岩等的形成和发育等种种地质证据表明俯冲至上地幔中的榴辉岩带后来被向上拉伸至地表的。  相似文献   
975.
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处于伸展裂陷的大地构造背景,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半深海及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大部分地区为洋岛或水下隆起,洋岛主要为剥蚀区,水下隆起部分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为碳酸盐岩台地;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为有限洋盆(昆南洋),昆南大部及昆中部分地区为深海一半深海相沉积,昆南部分地区为滨浅海相沉积;总体表现为两堑夹一垒、洋岛遍布、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976.
南海海盆扩张成因质疑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等角度,结合南海中央海盆及其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对南海“扩张成因”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南海“扩张成因说”不能成立,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是:(1)数学理论模型的边界参数选取存在多解性,其结果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不符或相去甚远;(2)无法解释海盆区地球物理探测和研究所表明的地壳结构及岩性特征,也无法解释海盆区的断裂分布和岩浆活动特征;(3)地球动力学诸方面难以支持南海“扩张成因说”成立;(4)南海海盆周边不存在与南海“扩张成因”相关的相互强烈作用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特征;(5)南海海盆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空间.南海“扩张成因说”已严重阻碍对南海和周边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应该放弃.  相似文献   
977.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城市扩张和形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其经济、政治和环境系统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对监测区域范围内城市扩张和形态变化的比较研究却极为有限。基于欧空局气候变化倡议项目最新发布的1992—2015年300 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1992—2012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2000—2015年LandScan人口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1992—2015年“一带一路”陆域城市用地增长的空间格局和十大分区城市用地面积的动态。其次,通过分析3个时间点(1992年、2003年和2015年)上同心环内城市用地密度的时空变化,量化了“一带一路”沿线80个城市的扩张和形态变化。最后采用3种统计模型(线性、幂律和指数函数模型)来分析城市用地面积、加权灯光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一带一路”陆域城市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从1992年的0.24%上升至2015年的0.56%,并且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是“一带一路”监测区域城市化的主要贡献者。同心环内城市用地密度从城市中心到城市边缘呈递减趋势,且城市间的空间分布完全不同。中国、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和印度6个分区人口数超过100万的城市间比较显示,除了中国城市形态变得分散,其他分区城市形态总体变得紧凑。分析结果也显示,夜间灯光信号所反映的城市经济活力和城市人口分布趋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城市空间扩张和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978.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地质学报》2006,80(12):1793-1806
位于北中国板块群与南中国板块群之间的中央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达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和泥盆纪、三叠纪的两次主要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的“复合造山带”。特别是巨型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会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位于中央造山带北部的“北中央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多地体、多岛弧”的地体构架和“多俯冲和多碰撞造山”的动力学作用。研究认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是冈瓦纳超大陆西侧(或西北侧)陆块/岛弧群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证据是:1北中央寒武系—志留系的过渡性动物群性质反映早古生代古生物区系与始特提斯洋盆海水相通的古地理环境;2北中央诸多蛇绿岩带形成时代>500~540Ma(新元古代-奥陶纪)可作为始特提斯洋盆扩张时限的印证;3多岛弧带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地体的陆缘增生带,形成于540~450Ma,岛弧带形成自南(外)而北(里)渐新的趋势表明与始特提斯洋盆相连接的弧前小洋盆逐级俯冲的特征;4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的“弧/陆碰撞”及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是中晚泥盆世(420Ma)冈瓦纳超大陆边部古特提斯洋盆初始扩张的产物。研究表明在500~440Ma形成的柴北缘-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与始特提斯弧前小洋盆的俯冲继而地体陆壳的深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979.
约1 000~820 Ma的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早期,全球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的构造环境是中国该时期洋陆分布的主控因素;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均位于当时地球的北半球,三大陆块的外围被边缘海和洋环绕.华北陆块周缘以稳定型的滨浅海沉积为主;而扬子陆块周缘表现为沟-弧-盆体系;塔里木西北缘发育阿克苏活动陆缘,塔里木北东缘和西南缘分别发育库鲁克塔格被动陆缘浅海碎屑岩建造和铁克里克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建造.环绕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的边缘海和洋内分布有众多裂离地块,多数地块亲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如伊宁、敦煌、阿拉善、松潘、罗霄和武夷等;少数亲华北和西伯利亚陆块,如宝音图、锡林浩特、额尔古纳、韩家园、佳木斯和阿勒泰等.   相似文献   
980.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伊和绍荣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伊和绍荣复式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_2含量为44.01%~77.60%,在55.91%~75.97%之间存在一明显的间断,显示出双峰式岩浆岩的特征。辉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80.1±1.3 Ma和279.8±1.2 Ma,为早二叠世侵入岩。辉长岩为一套低钾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_2含量为44.01%~52.63%,Na_2O+K_2O为2.78%~5.33%(Na_2OK_2O),Al_2O_3为15.11%~24.43%,TiO2为0.55%~3.59%,Mg#介于23~60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平坦型配分型式,具Eu正异常;岩石相对富集Ba、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反映了俯冲带构造背景特征。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K_2O+Na_2O、FeO~T/MgO,低Al_2O_3、CaO和MgO;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海鸥型配分曲线;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明显富集K、Th、U、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Nb、Ta、Sr、P和Ti,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提出伊和绍荣复式岩体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