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7篇
  免费   1639篇
  国内免费   3440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533篇
地球物理   941篇
地质学   10390篇
海洋学   1035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716篇
自然地理   46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2年   5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及其相关的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研究课题。阿尔泰地区属于早古生代碰撞带,天山地区属于晚古生代早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385~323 Ma)碰撞带,均为区域性近南北向(按现代磁方位)缩短-碰撞作用的结果。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碰撞作用下,阿尔泰地区近NW向区域性断层呈现为右行走滑的特征,天山地区近东西向的区域性断层表现为逆断层的活动。然而,在晚石炭世—二叠纪(323~260 Ma)受乌拉尔碰撞带向东挤压作用的远程效应影响,该地区受到较弱的向东挤压作用,阿尔泰地区NW向断层转变成左行走滑断层,天山地区近东西向的断层则转为右行走滑断层,使该区岩石发生适度的破碎,以致在天山—阿尔泰地区形成大量世界著名的大型内生金属矿床。对于亚洲大陆来说,碰撞作用最强烈的时期并不一定是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最有利的阶段。应该审慎地对待"造山带成矿"假说。  相似文献   
72.
南黄海盆地海相储层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域具有较为一致的沉积构造演化史,全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潜力大,特别是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有可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以南黄海盆地为主体的下扬子地区海相储层类型包括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泥页岩储层三大类。基于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物性条件等分析,认为砂岩储层有利的储集体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未被胶结物充填或者部分充填的孔、缝、洞可作为有利储集体,泥页岩储层中的有利储集空间为高有机质丰度层段中的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带。  相似文献   
73.
天山中段的深浅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起源于古生代的陆-陆碰撞作用,又经历了中新生代的典型陆内造山过程,其深浅构造结构和活动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文中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探测和综合地质构造分析, 以地学断面形式对其深浅构造进行填图,揭示了天山中段复杂的深浅构造特色。结果表明:沿古生代的陆-陆碰撞缝合带两侧分别呈现出主要构造地质单元由老到新的对称性,并伴有相应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反映了碰撞过程及后期的构造演化特点;天山中部的上地幔顶部存在厚近 10km、宽近 200km、几乎涵盖整个天山的低速高导层,可能是中新生代以来天山的陆内再造山作用引起的壳幔拆沉作用形成的残留下地壳  相似文献   
74.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先期存在的断裂构造是西安市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抽水情况下地裂缝形成的张拉破裂机制、剪切破裂机制和张剪复合破裂机制,并从结构面控制理论分析了先期断裂在地裂缝形成中的控制作用;然后依据比奥三维固结理论,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西安地裂缝的计算模型,比较了抽水作用时没有先期断裂和地层差异、有先期断裂而没有地层差异、有地层差异而无先期断裂等情况时的地面变形特征,得出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耦合作用,从而得出先期断裂不仅仅只是地裂缝形成的构造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5.
该文综合利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学标志,对东营凹陷通61断块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系统编制了区内沙二段7个砂层组中51上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展示了各小层沉积时的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阐明了各类储集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正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交通等7个领域项目建设。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指导意见》及重大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7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鹤岗盆地石头河子组进行了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对聚煤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气候和地形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期为聚煤作用有利时期,厚煤层形成于最大湖泛面附近;此期间持续时间长的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较短的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组合,有利于形成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煤层。研究成果对鹤岗盆地扩大深部煤炭资源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79.
蔺梦  张贵宾  宋述光  李慧娟  张丽娟 《地球科学》2019,44(12):4034-4041
为了探讨锆石的Ti温度计对于低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的适用性,利用前人版本的温度计对北祁连和西天山4个典型低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温度计算.结合其他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锆石文献数据,发现对于低温变质锆石,Ti温度计得到的结果普遍高于其他温度计算方法,最高可达到58%.虽然温度是控制锆石中Ti含量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例如压力、SiO2和TiO2的活度,锆石中的晶格缺陷、其他微量元素替代、锆石的不平衡生长和变质流体活动)也会影响锆石Ti温度计的计算结果.研究认为,在锆石重结晶和再生长过程中,流体活动可能是造成锆石Ti温度计计算结果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