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10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净输运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东海内陆架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Gao-Collins"粒度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内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类:细颗粒(>5Φ)和粗颗粒(<5Φ);细颗粒分布于研究区的大部分区域,而粗颗粒主要分布在闽江、瓯江等入海河流口门以及马祖等海岛附近;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等粒度参数对应性较好,总体特征为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也较低;粒径趋势分析显示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的运移模式总体为NE—WS方向运移,而研究区边缘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向左右两侧的偏移,南部闽江河口区沉积物由近岸向海方向辐射运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模式主要受控于流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2.
黄海近岸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和2012年黄海海域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检验了HYCOM模式的水体温度数据在黄海海域的适用性。据此分析了黄海海域的温度锋面和混合锋面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温度锋通常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季最为发育,在春季逐渐消失;黄海混合锋面与季风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季发育。悬浮沉积物基本上集中在温度锋的向岸一侧,难以跨越锋面输运。山东半岛成山头海域的温度锋在形态及空间位置上与泥质沉积区相对应,沉积中心(厚度40 m)主要分布在温度锋的西侧,而在其东侧泥质沉积厚度快速减小。研究结果发现,秋冬季节混合锋与温度锋的空间位置并不一致,混合锋位于温度锋的西侧,强烈混合使得沉积物不易沉降,对应泥质沉积厚度小;而在混合锋东侧,悬浮沉积物浓度高且水体层化显著,沉积物易于沉降堆积,与泥质沉积中心对应。混合锋与温度锋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泥质沉积体"Ω"形态发育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3.
以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主力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抽提—HCl酸解连续处理实验方法,对泥质烃源岩黏粒级组分的游离态有机质和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进行地球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游离态有机质可以提供沉积环境、热成熟度、有机质生源等地化信息,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能补充有机质生源信息;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能更好地保存烃类组分的轻质端,可以指示Botryococcus braunii生源的两环倍半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仅在赋存态中检出。此外单质硫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度,相对封闭的矿物晶格赋存环境使有机质的原生地质信息更好地保留下来。对烃源岩中游离态有机质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真实客观的地质推断结果。  相似文献   
84.
主乌鲁克锰矿床位于西昆仑北缘晚古生代陆缘裂谷恰尔隆弧盆系的北部,含锰层位为下石炭统他龙群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锰矿层为黑色泥质碳质页岩夹铁锰质泥晶灰岩。锰矿体严格受地层的控制,呈NWW向展布,延伸较为稳定,规模较大,共见有13条锰矿体,其中有3个矿体较大构成主矿体;锰矿石以原生菱锰矿为主体,氧化矿石不多。该矿床与近年发现的玛尔坎苏地区锰矿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矿床类型为在深海-半深海陆缘裂谷环境中形成的与黑色碳质页岩有关的沉积型锰矿床,锰矿的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由于下石炭统他龙群是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含锰层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加强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5.
不同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影响的逾渗网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进一步认识泥质对岩石宏观电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非规整三维逾渗网络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影响的规律. 模拟结果表明:在中低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导电整体上呈现减阻作用,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电阻率降低的速度减慢;中等矿化度下泥质的减阻效果明显弱于低矿化度下的减阻效果;在高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导电整体上呈现增阻作用. 在高矿化度、高含水饱和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的影响较小. 泥质起减阻、增阻作用的具体矿化度范围取决于储层的孔隙度、连通性以及地层温度等特性.  相似文献   
86.
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 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进行137Cs和210Pb同位素测年分析,得到了柱样站点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沉积速率较大,且呈现阶段性差异:由137Cs时标计年法得到柱样1954—1964年的沉积速率为5.9 cm/yr,1964—2006年减小为 3.36 cm/yr;沉积柱样的210Pb剖面呈两段分布,由此得到沉积速率120~225 cm为5.47 cm/yr,对应于18~100 cm减小为4.58 cm/yr。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得出沉积速率开始减小的时间为1968—1972年,并且采样点区域表层可能出现侵蚀现象,为研究长江口泥质区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
探讨了如何利用地质雷达及浅层地震有关原理判释泥质粉砂岩中隐伏断裂带的性质和特征。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地质雷达反映在张性断裂带和压性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分析浅层地震相遇时距曲线在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后者的主要特征有:(1)在断裂带上初至时间延长;(2)在断裂带上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的幅度均等;(3)在断裂带上跳动的长度不一;(4)在断裂带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或反相;(5)时距曲线呈喇叭口。阐明了地质雷达和浅层地震的原理及其在泥质粉砂岩中勘查断裂构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对弹性参数进行转换而获取物性参数的方法,适用范围有限且预测精度不高.本文基于岩石物理理论,提出一种带先验约束的碎屑岩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方法,为储层预测、流体识别、储层描述、储量估计、烃类开发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参数.应用岩石物理理论和物性参数先验信息建立了带先验约束的目标函数;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反演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对储层的物性及孔隙度和泥质含量进行同步迭代反演.经过正演数据及实际地震资料的测试应用,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反演得到的孔隙度和泥质含量为储层综合预测提供了愈加丰富的评价指标,同时孔隙度和泥质含量数据的联合应用对减小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和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四川盆地东南缘涪陵地区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发育泥质灰岩储层。为明确其油气勘探潜力,运用实钻岩心、野外露头等地质资料,通过岩心观察、物性测试、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探讨储层特征,并分析主控因素。研究认为:(1)茅一段储层岩性主要为泥质灰岩、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主要储集岩为灰黑色泥质灰岩;(2)储层孔隙度平均为2.8%,储集空间以纳米—微米级基质孔隙为主,亦见微米—毫米级裂缝;(3)茅一段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与碳酸盐岩相关的孔隙比例最高,约占总孔隙的3/5,与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相关的孔隙各约占1/5;孔隙主要为成岩收缩缝(孔)和矿物粒缘缝(孔);孔径主要为2~50 nm,其次为大于50 nm者;(4)孔隙度与TOC含量呈正相关,与碳酸盐岩含量呈负相关,当岩石黏土矿物含量低于50%时孔隙度与其正相关、高于50%则呈负相关;(5)独特的瘤状构造使得储层内普遍发育大量裂缝,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本次研究对涪陵地区茅一段泥质灰岩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亦可为其它地区泥质灰岩储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阿尔泰超高温变泥质麻粒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仝来喜  陈义兵  徐义刚  周信  刘兆 《岩石学报》2013,29(10):3435-3445
最近我们通过岩相学观察和矿物温压计算,首次确定了在阿勒泰喀拉苏附近存在超高温变泥质麻粒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方辉石+夕线石+堇青石+尖晶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等。斜方辉石成分具有高铝特点,其Al2O3含量高于8.0%,指示了其峰期变质作用达到了超高温(>900℃)的条件。P-T计算结果显示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8.0kb, T=~960℃。初步P-T估算结果表明了一个峰期后近等压冷却的逆时针P-T轨迹。我们对其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年龄结果主要分布于260~280Ma之间,具有峰值年龄271±5Ma,个别年龄为380~390Ma,继承锆石主要分布于450~500Ma之间。该年龄结果表明阿尔泰超高温变质事件发生于二叠纪,在时间上与二叠纪塔里木地幔柱活动的时间(~275Ma)高度一致,且也和该区广泛的二叠纪(260~280Ma) 后造山或非造山的基性岩和花岗岩侵入是同时的。因此,阿尔泰二叠纪超高温变泥质麻粒岩的形成,可能与由二叠纪塔里木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岩浆底侵和下地壳伸展加热密切相关,这也与该超高温变泥质麻粒岩的逆时针P-T轨迹所反映的构造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